台東慢食節今明兩天登場 35組料理人將飲食文化端上桌
台東慢食節14、15日一連兩天在金峰鄉新興國小舉辦,逾35組料理人將台東溪流、山林飲食文化端上桌,民眾可在現場品嚐南迴特色作物,包括小米、樹豆、芋頭、鰻魚、溪蝦等食材製作的美味餐點,還有慢食講座,可從中感受各族群在山林、溪邊生活的傳統智慧。
台東慢食節強調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參與民眾多數都自備環保餐具,大會也設置餐具租借與環保站服務,現場也鼓勵大家可至「慢食器」攤位學習用麵包果樹葉製作的碗盤盛裝。
台東縣副縣長王志輝表示,2021年起,台東慢食節從市區鐵花新聚落開始移地至縱谷線的關山鎮、海岸線的成功鎮辦理,每次都引來大批人潮,店家高度參與也帶動觀光效益。今年秋天首度走入南迴金峰鄉,35個料理攤位,分為南方滋味匯流、新世代部落迴游、甘甜之流、鹹香之域、地方共好、在地小農等6大分區,以流域主題號召大家重新追溯飲食文化裡的傳統智慧、食材結合的創新呈現,讓民眾感受南迴傳統料理,如排灣族宴客或慶典吃得到的傳統小米料理「qavay」、充滿家族溫暖記憶的小米湯圓「pinilaulj」、香氣既野性又細緻的大圓葉胡椒刺蔥烤肉;也能享用新世代的創新詮釋,如部落野菜麵包、樹豆豆花、雞屎藤糰子,或延續酒麴發酵香創作的比嘎椒椒餅等。
農業處長許家豪說明,除了豐富料理,活動也有3場「慢食器」手作體驗以及零基礎廚藝教室DIY,10/14的「慢食講」邀請台坂部落好手藝的陳美英ina為大家「搖」出一鍋美味的 pinuljacengan (音譯為「比努拉稱安」) 搖搖飯,強調共享的搖搖飯,在吃的過程充滿儀式感,也展現部落倫理;10/15大溪部落廚人陳三郎,現場熬煮大竹高溪流域傳統料理—芋頭醃肉雜菜湯,滋味讓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