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隧道開放自由參觀 超萌台灣葉鼻蝠倒掛隧道中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於2009年封閉,經多年修復並施作光環境及入口意象型塑計畫後,於去年12月28日再度啟用,並先採預約制試營運,於12日正式開放為自由參觀。隧道內生態豐富,除有鳥類棲息,更有台灣特有種「台灣葉鼻蝠」倒掛休憩。基隆鳥會建議建立賞蝙蝠的規範及導覽,禁止用燈光照射並盡量遠觀,控管秩序。文化局則表示,會禁喧嘩、閃光燈,研擬總量管制。
基市府指出,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是台灣第一條的現代化鐵路隧道,也是全國僅存的清朝時期的鐵路遺址,因隧道內排水不良有部分坍方,在公共安全的考量下,於2009年起封閉隧道;文化局於2019年進行古蹟本體修復工程,2022年接續進行光環境及入口意象型塑計畫,並於去年12月重新開放。
隧道於去年12開放,當時先採取預約並有人數限制,昨日開放自由參觀,民眾探索隧道相當興奮,隧道內除了鳥類飛舞吱吱叫外,隧道頂部還能看到10多隻少見的「台灣葉鼻蝠」倒掛休息、飛舞。導覽志工陳力儉呼籲民眾,不要用閃光燈拍攝、也不要喧嘩,以免干擾生態。
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表示,建議禁止燈光照射,民眾盡量遠觀不要在下方停留,並嚴格控管參訪人數,可同時進行完整的蝙蝠保育觀念宣導。長期而言,建議市府讓附近社區居民參與,成為劉銘傳隧道的守護及解說導覽主力,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郭麗雅表示,已禁用閃光燈、喧嘩、撈捕採摘,目前人數還不多,如果人數過多將採總量管制,因生態豐富,也提醒民眾注意蛇類。文化局長江亭玫表示,希望喜歡古蹟的民眾可以來參觀,也一起保護豐富的生態。
文化局指出,清法戰爭後,台灣首任巡撫的劉銘傳著手建造鐵路,劉銘傳隧道1888年動工,因獅球嶺山勢高聳,東半部是硬砂岩,土質結構複雜,山壁開鑿不易,隧道全長235公尺,卻分成7段分別以紅磚、觀音山石等不同材質交錯構築,見證了百年前的施工艱辛。
在隧道中段還有一個「426」密碼小故事,因當年施工定位不準,南北兩側同時動工挖掘,但挖到中央時才發現路面並非平順反而形成弧形,導致南北兩端高度相差了約426公分,直到重新修正後,才使鐵路兩端能正確銜接。
劉銘傳隧道每周四到周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開放自由參觀,另免費提供團體導覽但採預約制,有導覽志工講解,可至文化局網站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