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內葉鼻蝠已順利生產進入育幼期。基市府表示,9月視情況再開放自由參觀。(徐佑昇攝)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內葉鼻蝠已順利生產進入育幼期。基市府表示,9月視情況再開放自由參觀。(徐佑昇攝)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內葉鼻蝠已順利生產進入育幼期。圖為基市府在隧道內掛上的告示,避免過度影響生態。(徐佑昇攝)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內葉鼻蝠已順利生產進入育幼期。圖為基市府在隧道內掛上的告示,避免過度影響生態。(徐佑昇攝)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為市定古蹟,封閉15年後重新開放,內有葉鼻蝠棲息,吸引遊客踩點打卡。(徐佑昇攝)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為市定古蹟,封閉15年後重新開放,內有葉鼻蝠棲息,吸引遊客踩點打卡。(徐佑昇攝)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為市定古蹟,封閉15年後重新開放,內有葉鼻蝠棲息,吸引遊客踩點打卡。(徐佑昇攝)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為市定古蹟,封閉15年後重新開放,內有葉鼻蝠棲息,吸引遊客踩點打卡。(徐佑昇攝)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於15年前封閉,經修復後於去年12月再度啟用,4月開放自由參觀,隧道內生態豐富,有約20隻台灣特有種「台灣葉鼻蝠」棲息。自5月起,葉鼻蝠進入繁殖期,因人流過大,為避免影響生態,改為僅團體預約導覽。目前葉鼻蝠數量穩定,已順利生產進入育幼期。基市府表示,9月將視情況再開放自由參觀。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表示,因5到9月為葉鼻蝠繁殖期及育幼期,為維護劉銘傳隧道內生態,避免人為干擾,文化局徵詢生態學家的建議,依照葉鼻蝠生長季節,滾動式調整劉銘傳隧道參觀方式與時間。

隧道入口處可見市府增設告示,提醒遊客進入隧道需保持安靜及禁止使用手電筒、閃光燈照射蝙蝠等公告。市府表示,預估在9月後,視葉鼻蝠相關生態狀況,再評估開放民眾自由參觀。

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表示,根據觀察,目前葉鼻蝠生態穩定,已進入育幼期。沈建議,開放後要嚴格控管秩序並觀察,因為台灣葉鼻蝠是相對比較能忍耐輕微干擾的物種,可以透過社區營造的觀念,讓社區志工加入管理,維護及導覽生態,結合自然生態與文化保存。

沈補充,近日鳥會將再去觀察螢火蟲生態,未來也可以思考夜間預約開放的模式,既不會干擾蝙蝠,又能觀賞螢火蟲之美。

志工表示,今年5、6月是葉鼻蝠繁殖期,在7月大多已生產,目前蝠群已進入育幼期,建議團體預約遊客經過時,要特別小心,盡量靜音通過,避免打擾葉鼻蝠。

此外,像是新北市三貂嶺隧道開通後發展低碳輕旅行,隧道內也有葉鼻蝠棲息,但出現減少情形,也透過加強宣導自行車牽行及保持安靜,減低生態衝擊。有新北市作為借鏡,基市府在開放參觀與保護生態也特別注重,希望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