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馬公市公所7日在安宅海域辦理大目搖櫓體驗,學童開心的將小手伸出船外跟著撥水。(許逸民攝)
澎湖馬公市公所7日在安宅海域辦理大目搖櫓體驗,學童開心的將小手伸出船外跟著撥水。(許逸民攝)
澎湖馬公市公所7日在安宅海域辦理大目搖櫓體驗,第一次體驗的民眾說,槳太重用手腕發力很困難。(許逸民攝)
澎湖馬公市公所7日在安宅海域辦理大目搖櫓體驗,第一次體驗的民眾說,槳太重用手腕發力很困難。(許逸民攝)

澎湖馬公市公所為推廣大目舢舨船搖櫓文化及體驗,7日在馬公市安宅碼頭舉辦「馬公市推動海洋文化及培育暨結合社區觀光產業行程永續發展工作:2024大目舢舨船搖櫓文化推廣及體驗」活動。

有參加的學童,第一次搭乘人力的小船,還開心的將小手伸出船外跟著撥水,靠岸時看到碼頭邊輪胎碰墊後躲藏的一堆小螃蟹,更是興奮。而第一次體驗搖櫓的民眾,則說木槳非常的沉重,要用手腕的力量發力很難划,還好有師傅幫忙,不然真的很難划。

馬公市長黃健忠表示,這是了解並體驗傳統海洋文化的難得機會,不僅有助於文化的傳承,還將促進社區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對身為海洋子民的澎湖人而言,大目舢舨船是先民的智慧,更是世代傳承的海洋謀生技術,因此馬公市公所承擔世代傳承的責任,讓下一代了解搖櫓的原理與操作方式。

有著一對麒麟大眼,加上獅頭、龍牙、燕尾、開山鏡的「大目舢舨船」,是澎湖先民自唐山來到台灣的交通工具,早期更是討海捕魚的重要工具,但隨時代發展,沒有機械動力,只能搖櫓前進的大目舢舨船,已沒落只剩是澎湖人的共同記憶。

馬公市公所這場活動,就是為了能讓更多人認識到澎湖傳統傳統文化,傳承搖櫓技術。所以在安宅海域實際體驗,來增進民眾對傳統船舶技藝的了解,並結合社區觀光產業,促進永續發展。

此次活動每梯次僅限24人,2場共計48人,由於活動「全程免費」,甫開放報名就秒殺,活動時間約為3小時,內容包括大目漁船彩繪DIY及實地搖櫓體驗,讓參加者親身感受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蘊,為確保活動安全順利進行,參加者身著輕便衣物及防水鞋,並聽從教練指示進行操作,12歲以下孩童由家長陪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