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交旅處執行小錦屏步道工程,從「溪谷小徑」下切到平坦溪谷後抵達「小岩雙層瀑布」 秘境。(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執行小錦屏步道工程,從「溪谷小徑」下切到平坦溪谷後抵達「小岩雙層瀑布」 秘境。(羅浚濱攝)

尖石鄉錦屏山是傳統泰雅族人的獵場,沿線生態豐富,流經山谷的錦屏溪有天然露天溫泉,以往要溯溪而上才能到世外桃園的瀑布,縣府交旅處以2400萬元完成「小錦屏溫泉步道環境營造與改善工程」,民眾沿著步道及拉繩走800公尺的環狀步道,可輕鬆抵達3處瀑布祕境。

交旅處長陳盈州表示,從尖石鄉錦屏村小錦屏吊橋後的原始山林,是當地泰雅族人的傳統獵場,泰雅族人都沿溪谷縱走後,攀岩上山打獵,以往也有團體帶隊溯溪抵達瀑布,小錦屏部落認為可規畫步道,讓民眾進入祕境,帶動小錦屏的觀光。

縣府交旅處執行小錦屏步道工程,在小錦屏吊橋後的斷點,採用細格目鍍鋅格柵做為棧道階梯面板,以疏伐的相思林木再製做為扶手,施設148公尺的「觀瀑步道」。(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執行小錦屏步道工程,在小錦屏吊橋後的斷點,採用細格目鍍鋅格柵做為棧道階梯面板,以疏伐的相思林木再製做為扶手,施設148公尺的「觀瀑步道」。(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完成小錦屏步道設置的「觀瀑平台」,能以270度視野欣賞岩壁峽谷、掏金遺址及小錦屏瀑布美景。(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完成小錦屏步道設置的「觀瀑平台」,能以270度視野欣賞岩壁峽谷、掏金遺址及小錦屏瀑布美景。(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完成小錦屏步道設置設置148公尺的「觀瀑步道」,在岩盤設置「觀瀑平台」,能欣賞小錦屏瀑布美景。(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完成小錦屏步道設置設置148公尺的「觀瀑步道」,在岩盤設置「觀瀑平台」,能欣賞小錦屏瀑布美景。(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完成小錦屏步道,在「觀瀑平台」右側的陡坡獵徑,利用現地石頭,配合腳步設置踏足點,並以拉繩安全輔助設施上山的「溪谷小徑」。(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完成小錦屏步道,在「觀瀑平台」右側的陡坡獵徑,利用現地石頭,配合腳步設置踏足點,並以拉繩安全輔助設施上山的「溪谷小徑」。(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完成小錦屏步道,從「溪谷小徑」下切到平坦溪谷後抵達「小岩雙層瀑布」 秘境,利用空拍可見上下2個瀑布美景。(羅浚濱攝)
縣府交旅處完成小錦屏步道,從「溪谷小徑」下切到平坦溪谷後抵達「小岩雙層瀑布」 秘境,利用空拍可見上下2個瀑布美景。(羅浚濱攝)

交旅處請當地泰雅族耆老和小錦屏部落獵人指認獵徑路線,確認地形沒有坍塌的風險,調查發現錦屏山有低海拔闊葉林相,下層佈滿打那(刺蔥)植物,生態豐富,適合規畫親近大自然的步道,提出「小錦屏溫泉步道環境營造與改善工程」,獲中央核定2400萬元執行,找回消失的泰雅獵徑。

陳盈州指在小錦屏吊橋後的斷點,考量山區多雨潮濕及安全性,採用細格目鍍鋅格柵做作為棧道階梯面板,以疏伐的相思林木再製做為扶手,施設148公尺的「觀瀑步道」,在岩盤上方架設「觀瀑平台」,能以270度視野欣賞岩壁峽谷、掏金遺址及小錦屏瀑布美景。

從觀瀑平台右側是以往攀爬的陡坡獵徑,到「小岩雙層瀑布」設置「溪谷小徑」,以就地取材方式利用現地石頭,配合腳步設置踏足點,並以拉繩安全輔助設施上山,進入林間後採用砌石階梯,以泥土碎石夯實路面,取代傳統PC步道和混凝土護坡,營造自然步道。

在下切到平坦溪谷後抵達「小岩雙層瀑布」 秘境,利用空拍可見上下2個瀑布美景,折返時走195公尺下山的「林間步道」,即到小錦屏吊橋,交旅處沿途設有指標牌,也可走林間步道直接到小岩雙層瀑布。

陳盈州指環狀的小錦屏步道,依個人體力約30到40分鐘就能走完,公所考量當地停車空間有限,將會規畫接駁車,讓很多民眾親近原鄉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