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ier於台北101引進典藏系列,此區展出作品為Santos-Dumont & Tank Française。(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Cartier於台北101引進典藏系列,此區展出作品為Santos-Dumont & Tank Française。(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藏家專屬(Cartier Privé)第九款創作:Tank a Guichet。(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藏家專屬(Cartier Privé)第九款創作:Tank a Guichet。(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對發展走過百年的品牌而言,持續不斷的創新與進步,是保創意之屋的聲勢不墜的秘訣,而創新的力量從哪來?文化淵源是否夠厚,厚到足以激發出全新創意就很重要,以卡地亞為例,在品牌發展達178年的文化家底中,總能不斷挖掘出深具歷史意義與文化故事的作品,這些古董之作也成為卡地亞發展新品的靈感來源,不可不謂相輔相乘。而品牌似乎也意識到自己過去的作品,或許也將成為未來新作的靈方妙藥,於是自1970年代開始,就有意識性地開始蒐羅早期販售出去的骨董作品,至1983年,卡地亞典藏系列(The Cartier Collection)於焉誕生。

以骨董座鐘為靈感發想重新設計的珍稀珠寶座鐘。(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以骨董座鐘為靈感發想重新設計的珍稀珠寶座鐘。(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卡地亞典藏系列可說是品牌旗下最耀眼的部門之一,蒐羅早期的珠寶與腕表作品年份可追溯到1850年代,這些骨董作品忠實呈現了卡地亞在每十年間設計的變沿與方向性,也更助品牌內部設計部門梳理出設計方向。典藏系列過去均有設立展覽的慣例,目前正於英國倫敦的V&A 南肯辛頓博物館展出,台灣則同時借來13枚骨董腕表作品,於台北101旗艦店正式展出,展覽作品從第三代傳人Louis Cartier的設計風格為始,一口氣展出經他之手打造的腕錶造型,包含如Santos(1904 年)、Tonneau(1906 年)、Baignoire(1912 年)、Tortue(1912 年)、Tank(1919 年)。其中Santos和Tank的靈感各是源自私人飛行員好友,與一戰時期服役的雷諾FT-17坦克。而這些作品,也在近百年之間,發展成為一系列卡地亞宇宙的重要成員。

Santos發展下來衍生出新多新作,今年Santos面盤以單人飛行機上的帆布為設計概念。(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Santos發展下來衍生出新多新作,今年Santos面盤以單人飛行機上的帆布為設計概念。(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以骨董發動機為發想靈感,其銅色也呼應當年的發動機配色,錶殼採用鉑金材質,錶冠也採用特別的紅寶石材質。(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以骨董發動機為發想靈感,其銅色也呼應當年的發動機配色,錶殼採用鉑金材質,錶冠也採用特別的紅寶石材質。(Cartier提供/黃唯淯台北傳真)

而除了由Louis Cartier推動的經典作品於此次展覽中現身外,也另外借來1950和60年代,由卡地亞巴黎、卡地亞倫敦、卡地亞紐約三個分支部門設計的Oval橢圓形腕表,這系列後面也衍生出如Baignoire系列(法文浴缸之意),今年發表的全金Baignoire手鐲版本腕表,也是基於此系列而衍生出的支線後代,可見得要探究一個品牌背後深刻的歷史文化,從其典藏系列裡去挖掘,肯定能找到有趣的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