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黃偉豪專為東港創作的藝術作品《風動東港》,通過多層次的上色技術,細膩展現風的流動與變化。(屏東縣政府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設計師黃偉豪專為東港創作的藝術作品《風動東港》,通過多層次的上色技術,細膩展現風的流動與變化。(屏東縣政府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藝術家曾文章的《微風東港》,構思來自於停在東港遊艇船頭的小女孩。(羅琦文攝)
藝術家曾文章的《微風東港》,構思來自於停在東港遊艇船頭的小女孩。(羅琦文攝)
美國風動藝術大師安東尼.豪伊的《風之漩舞》在海風輕拂時,作品便旋轉如浪花般翻滾。(羅琦文攝)
美國風動藝術大師安東尼.豪伊的《風之漩舞》在海風輕拂時,作品便旋轉如浪花般翻滾。(羅琦文攝)
屏東在地資深藝術家林壽山的《祈願之舞》,結合了柔和優美的線條及豐富的意境,在風與浪的糾纏下,洶湧海浪衝擊岩石形成的浪花宛若婀娜舞動的海神。(羅琦文攝)
屏東在地資深藝術家林壽山的《祈願之舞》,結合了柔和優美的線條及豐富的意境,在風與浪的糾纏下,洶湧海浪衝擊岩石形成的浪花宛若婀娜舞動的海神。(羅琦文攝)

為營造屏東東港王船文化館所在地「機九用地」人文藝術環境,屏東縣政府邀請知名設計師黃偉豪、屏東在地資深藝術家林壽山及曾文章規畫創作共3件公共藝術,美國風動藝術大師安東尼.豪伊也創作在台灣唯一一件公共藝術《風之漩舞》,透過藝術搭建屏東與國際文化交流的橋樑,讓風、光、海洋與地方文化共鳴。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王船文化館所在位址是東港都市計畫「機九用地」,原為台鐵局東港火車站,車站廢止移除後,為了提供民眾更舒適、便利的洽公與文化環境,政府機關在該處陸續規畫興建東港鎮公所、東港地區縣屬機關聯合辦公大樓、東港轉運站、立體停車場、王船文化館及社會福利綜合館等各項公共建設。

文化處表示,為了美化「機九用地」,呼應東港人文環境,以海洋、波光、風動等意象為設置理念的公共藝術計畫也自此展開。東港因位於海港的地理優勢而興盛,海洋提供東港滿溢的養分和能量,歷代居民傍海維生,並以海洋發展出獨特的生活風貌,因此將公共藝術計畫主題訂為:「風‧Donggang」,取自諧音「風動感」,意喻東港造船技藝與航海技術等無形資產,同時也具有風起揚帆出航的漁村生活記憶,期許公共藝術能呈現討海人航行時,海上波光繽紛錯落、風浪洶湧澎派的風動藝術裝置,向孕育東港的這片海洋致敬。

文化處指出,國際知名的美國風動藝術家安東尼.豪伊以金屬工藝聞名世界,作品結合自然元素與流暢精密的設計,透過自然風力賦予藝術蓬勃生命力。《風之漩舞》是豪伊依據屏東在地風的動態和力量所推出的作品,完美捕捉並呈現當地風的形態和節奏,經過評估並思考作品需要的風速及運轉條件,最終成功將東港海洋氛圍融入創作。當《風之漩舞》靜止時,展現不鏽鋼金屬流線之美;當海風輕拂時,作品便旋轉如浪花般翻滾,展現出東港海風與陽光的力量,更在動態與靜態間交織自然與機械的和諧共鳴。

文化處表示,由設計師黃偉豪專為東港創作的藝術作品《風動東港》:光影的交織篇章,延續他對自然元素的深入探索,將藝術與生活巧妙結合。作品既是公共藝術,同時也是可供休憩的座椅。作品採用鍍鋅鋼管與鋼板為主要材質,並通過多層次的上色技術,細膩展現風的流動與變化。層層交織的色彩象徵風在不同時刻所帶來的氣息與溫度,同時激發觀者對自然與環境的深層思考。

文化處表示,台灣工藝研發中心認證的傑出工藝家曾文章,作品以禪風與柔美風格著名,但藝術家多數優雅細緻的作品,卻有別於多數雕刻家以檜木、樟木等軟木為材質,而是以高硬度且紋理多變的花梨木為素材,不但強化創作的難度,更彰顯出剛柔並濟的特質。《微風東港》構思來自於停在東港遊艇船頭的小女孩,迎著微風徐徐吹來,飄逸長髮隨風飛舞,充分展現了風的活力和靈動。作品利用簡單流線設計屬於東港的海邊風情,詩意般的視覺感受,引領民眾從觀賞中發覺更多東港在地文化特色。

文化處表示,深耕屏東公共藝術多年的林壽山,本次偕同兒子林佳柏共同為東港創作《祈願之舞》。作品結合了柔和優美的線條及豐富的意境,在風與浪的糾纏下,洶湧海浪衝擊岩石形成的浪花宛若婀娜舞動的海神,身形變換間也藏著東港傍海維生的魚群,作品的舞動訴說著東港人對於大海的種種羈絆,無論是感恩大海的無私餽贈,抑或感謝神明的庇護之恩。因此,作品不僅只有視覺美感的傳遞,更寄寓著藝術家父子對東港傳統精神文化的敬仰與祝福。

文化處表示,東港機九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的4件作品,不僅透過視覺饗宴展現出東港風、光與海洋的地方特色,更是人文與自然共鳴的藝術盛宴。藝術家們以創作重新詮釋東港的自然元素,期待作品能喚起更多人對於環境與自我連結的深層思考,歡迎民眾親臨現場,見證藝術在屏東與國際間的對話,親身感受風與光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