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亞洲青年木雕藝術研習營」今年已邁入第18屆,即日起至8月8日於三義木雕博物館舉行。圖/業者提供
「2025亞洲青年木雕藝術研習營」今年已邁入第18屆,即日起至8月8日於三義木雕博物館舉行。圖/業者提供

為持續為台灣木雕藝術培養優秀青年人才,三義木雕博物館每年舉辦的「亞洲青年木雕藝術研習營」,今年邁入第18屆,即日起至8月8日於三義木雕博物館舉行。今年仍延續「當代具象木雕創作營」與「傳統木雕技藝薪傳營」兩大類組及兩梯次辦理,共有24位學員參加,在盛暑下的台灣木雕藝術之鄉、美麗的山城三義共同學習交流。

今年主題「華實」取自典籍中的「春華秋實」,既含生命蛻變的意象,又蘊藏成熟內斂之美,華(花)象徵初綻的絢爛與蛻變之始,如《詩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實(果實)代表成熟後的豐盈,如《孟子》「五穀熟而民人育」,暗喻修養與學問的圓滿。

「華實」二個字組合雅緻凝練,既承載木雕營成長蛻變的過程,亦呼應人文藝術涵養的積累。如同每年舉辦的「亞洲青年木雕藝術研習營」,克服多難、持續舉辦,正是「華實」精神的一個持續過程。

今年學員有來自馬來西亞的董永祥,加上其他分別就讀或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大葉大學、高雄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屏東大學等,合計24位學員。

當代具象木雕創作營,區分為初階的「具象基礎班」及進階的「寫實研修班」,由台灣藝術大學教授楊北辰主持計劃,聘請三義資深木雕名家張信裕及台藝大老師吳耀庭、新銳木雕藝術家潘煒中擔任教學,指導分別來自於台藝大、台北藝術大學、台南藝術大學、高雄大學等共12位學員。

本屆「傳統木雕技藝薪傳營」依學員程度,分為「傳統木雕班」與「鑿花進階班」,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老師羅又睿擔任計畫主持人,並邀請三位具代表性的木雕老師擔任授課教師,包括三義資深木雕名家陳德隆、台中大墩工藝師施惠閔,以及新竹市鑿花技術保存者蔡楊吉。

今年首次邀請施惠閔加入薪傳營師資陣容,擔任花鳥主題組別的指導教師。施惠閔長年致力於木雕創作與教學推廣,以其純熟技藝與深厚藝術素養屢獲國內外工藝競賽肯定。此次授課,他結合自身創作歷程,引導學員深入理解木雕工藝背後的觀察力、構圖能力與文化意涵,教學過程兼具傳統實踐與現代思維的激盪。

三位教師在本屆薪傳營中傾囊相授,不僅傳承技藝,也傳遞工藝背後的精神與價值,為台灣傳統木雕注入持續不斷的新能量,使這項珍貴的工藝技術得以代代延續、生生不息。

肩負執行木雕藝術研習營活動的三義木雕協會工作團隊,不但多為三義在地木雕藝師的第二代傳承者,亦皆為畢業於亞洲青年木雕藝術研習營的校友。帶領研習營執行團隊的現任三義木雕協會理事長沈培澤,更是與陳德隆、張信裕同是研習營的資深創始教師。

沈培澤表示,亞洲青年木雕藝術研習營不只是一個每年持續辦理的活動,而是一個由產官學三方共同努力,積累超過17年才逐步建構形成,唯台灣所獨有的「木雕藝術人才循環養成系統」。緊密紮實的木雕技藝課程,透過老師們無私奉獻與用心指導,融合學院美學涵養與產業木雕技藝,落實木雕薪傳教育,創造木藝術的新世代,讓木雕藝術得以持續發展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