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台西鄉藝術家丁仁桐以宮廟符咒為發想,創作40餘幅「符咒畫」,其中最大一幅逾百公分,極具特色。(張朝欣攝)
雲林縣台西鄉藝術家丁仁桐以宮廟符咒為發想,創作40餘幅「符咒畫」,其中最大一幅逾百公分,極具特色。(張朝欣攝)

雲林縣台西鄉藝術家丁仁桐以各宮廟符咒為發想,創作40餘幅「符咒畫」,其中最大一幅「閤家平安」長116公分、寬144公分,超大型符咒看起來充滿「神力」。他表示從小就接觸宮廟文化,因此對符咒印象深刻,這些創作將於本月5日至16日在縣文觀處展覽館展出,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符咒文化。

丁仁桐為台西藝術協會創會會長,擅長以家鄉歷史文化為靈感進行創作,台西鄉以近海漁業、水產養殖業為主,靠天吃飯,宗教信仰是眾人的精神寄託,鄉內宮廟林立,各宮廟有自己的符咒,不僅有宗教意義,也蘊含文化藝術,因此決定以符咒為創作主題。

丁仁桐表示,他到全台各地蒐集各宮廟符咒作為創作藍圖,結合西畫元素與東方文化,兼具傳統與創新,目前共創作40餘幅符咒畫,為與大家分享這些符咒畫,決定舉辦「雲林藝起來幸符」個展,希望在農曆7月民俗月,用符咒畫帶給大家平安,同時感受不一樣的創作理念。

「許多藝術都是來自民間信仰」,丁仁桐提到,宮廟的剪黏、交趾陶、門神畫、壁畫、雕刻等,匯集許多工匠的心血,衍生出各種藝術文化,以往大家對符咒的印象,多停留在驅邪、消災、解厄上,較為神祕,其實符咒的圖案、線條、構圖都有其藝術性,也記錄每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細品之下可學到不少東西。

丁仁桐指出,現今不少年輕人對於符咒感到興趣,有人還將符咒拍成照片,作為手機或電腦桌布。為讓民眾在觀賞展覽後能慢慢品味這些符咒畫的意涵,他特別將畫作製成名信片,並拿到宮廟過火祈福,前來看展便可獲贈,很有紀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