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屆馬祖國際藝術島自9月5日至11月16日展開,交通部觀光署與連江縣政府利用當地四鄉五島,放置藝術品,有55組國內外藝術家參展。圖為日本藝術家柳幸典的作品《哥吉拉計畫2025》。(陳祐誠攝)
第3屆馬祖國際藝術島自9月5日至11月16日展開,交通部觀光署與連江縣政府利用當地四鄉五島,放置藝術品,有55組國內外藝術家參展。圖為日本藝術家柳幸典的作品《哥吉拉計畫2025》。(陳祐誠攝)

第3屆馬祖國際藝術島自9月5日至11月16日展開,交通部觀光署與連江縣政府利用當地四鄉五島,放置藝術品,有55組國內外藝術家參展。觀光署長陳玉秀指出,「文化是觀光的靈魂,觀光是文化的舞台」,馬祖有地理、文化及故事,適合藝術家創作,期望把活動做出口碑,吸引更多國際高端客造訪。

馬祖國際藝術島以10年為願景、每2年舉辦1次,結合藝術、教育與建築,旨在透過策展與地方創生,活化四鄉五島與海洋文化,並將藝術融入島嶼的日常。活動同時以「跳島旅遊」的形式展開,讓參觀者欣賞作品之餘,也能體驗馬祖獨特的風土人情。

藝術家米谷健、茱莉亞的作品《生命之網》。(陳祐誠攝)
藝術家米谷健、茱莉亞的作品《生命之網》。(陳祐誠攝)

今年第3屆以「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為策展主題,邀集來自台灣、日本、韓國、美國、澳洲與西班牙等地共計55組藝術家參展,將南竿、北竿、東引、莒光等島嶼轉化為藝術舞台,透過地景裝置、錄像、聲音藝術與社區共創,演繹島嶼的邊界文化、歷史記憶與當代表達,讓遊客漫步於聚落巷弄或軍事遺構間,皆能與藝術作品不期而遇。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洪志光表示,馬祖國際藝術島的最大特色,是將藝術帶進坑道、據點、聚落、港口與自然景觀,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走進島嶼的歷史與日常。

觀光署長陳玉秀(左2)指出,「文化是觀光的靈魂,觀光是文化的舞台」,馬祖有地理、文化及故事,適合藝術家創作,期望把活動做出口碑,吸引更多國際高端客造訪。(陳祐誠攝)
觀光署長陳玉秀(左2)指出,「文化是觀光的靈魂,觀光是文化的舞台」,馬祖有地理、文化及故事,適合藝術家創作,期望把活動做出口碑,吸引更多國際高端客造訪。(陳祐誠攝)

陳玉秀表示,今年向國際徵件200多件,邀請藝術家來到馬祖創作,讓他們在當地停留一段時間、認識這個島,它的歷史文化脈絡,如果沒有前期的過程,廣告打再兇,人家也感受不到為什麼馬祖可以國際化,必須要呈現馬祖特別在哪裡?為什麼值得走進來?這種溝通沒有辦法一蹴可幾,且後續還有很多服務要處理。

陳玉秀也認為,馬祖就是因交通不便,反而保留了更多文化,依當地交通或住宿條件,其實是沒有辦法海納國旅的,那不如把定位放眼國際高端客,讓旅客來尋找旅遊特殊性。

連江縣政府交通旅遊局長陳如嵐說,馬祖每年約20多萬旅客造訪,但國際旅客比例僅1.8%。馬祖也曾經1年有30萬人次造訪,但因接待能量不足,造成旅客、居民的反應都不佳,如今遊客量稍降,滿意度反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