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網變潮物!海保署「海廢再生展」亮點多 12場手作坊邀你體驗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31日起於駁二Pinway8號倉庫舉辦為期3天的「海廢再生聯盟五週年」系列活動,上午舉行年會,邀集農業部漁業署、高雄市海洋局、屏東縣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台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及22家聯盟成員等產官學單位與會。會中頒發「海廢再生影響力供應鏈獎」,表揚推動海廢回收與再利用績效卓越的單位,並同步開展「海廢再生聯盟五週年回顧展」,展示過去5年執行成果與海廢產品實際應用。
海保署指出,海廢再生聯盟自2021年成立以來,已匯聚71家成員,橫跨回收業、再利用業、金融機構與品牌設計業者,藉由年會交流強化產業鏈合作。今年更結合五週年回顧展與專題課程、論壇,推動海廢再生技術與商品化發展,讓海洋循環經濟更加穩固。
署長陸曉筠表示,回顧展以「巨鯨之後」為題,呼應2020年台東長濱藍鯨被尼龍繩纏繞離世事件,希望讓社會在悲傷之後轉化為行動,共同面對海洋廢棄物問題。她指出,今年協助聯盟成員執行10項海廢產品碳足跡盤查,證實透過再生料粒與製程優化,可減碳50%至70%,未來將持續提升經濟誘因,協助產品走向國際。
展區規畫多項互動內容,民眾可親手辨識漁網材質、了解海廢再生流程,並於「海廢商品化展示區」票選最喜愛產品。現場也首度播放「漁網回收手冊動畫」,結合ESG成果展示,呈現多元創意。適逢萬聖節,展場設有限定彩蛋,並將於11月1日至2日舉辦12場海廢手作工作坊,邀民眾親身體驗廢棄物再生的趣味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