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熟悉的「台式牛排」是盛裝在鐵盤上的鐵板牛排,從傳統名店波麗路、紅屋、小統一,到街頭巷尾的夜市牛排都用吱吱作響的鐵盤。波麗路第二代廖賜麟先生曾說波麗路是台灣最早開始用鐵板盛裝牛排的店,後來的鐵板牛排都是模仿波麗路。廖賜麟先生說,他看到日本的餐廳中,牛排或漢堡排常常是用「鐵盤」來盛裝上桌。一塊煎得微生的牛排被放上燒得吱吱作響的鐵盤,讓顧客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熟度,一邊享用一邊聽著油脂在鐵盤上作響的聲音。所以回來台灣之後,他也請公司配合的鐵工師傅,用他親自化的草圖打造獨一無二的波麗路鐵盤。
近來高人氣的韓劇《暴君的廚師》中,以「山葡萄米酒燉牛排骨」掀起話題,無獨有偶,擁有超過90年歷史的老字號西餐廳波麗路,也吃的到類似口味,自日治時期起便以「西餐外型、台灣味道、日本洋食精神」聞名的波麗路,將西式牛排與台灣在地調味巧妙結合,形成獨特的「台式洋食」。百年波麗路作者李東明提到日治時期波麗路的菜單就已經有ステッキ(牛排)這道料理,波麗路傳統牛排的作法是「先醃後煎」,與西式的做法直接生肉上煎台不同,口感偏軟、入口即化且吃得出鹹香味。
最近很受歡迎的韓劇《暴君的廚師》,潤娥飾演的延志永,急中生智做了一道「米酒燉牛排骨」,稱作「來自未來的美食」。其實,用濃厚的醬汁醃肉燉煮,很像「台式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