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華技藝到記憶 燒麥、麻花、茶葉共創美好生活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人說歲月靜好,這是對生活最真摯的祝願!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為無形文化資產或無形文化財產,就在我們日常民俗、文化、信仰、傳統、知識、語言、技藝裡,在包羅萬象的各種項目中,能以非物質形式的智慧財產傳承與弘揚和延續,是重中之重的守護。
2024年是中國大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周年,隨著科技推進,傳統技藝也在與時俱進著,在科技、文創、旅遊的多方融合下,有更多的人對非遺產生了關注、興趣與研究,在飲食、娛樂、生活用品的展現中,細品非遺技藝在生活中,綻放樸實、純粹與美好的嚮往。
鮮香味美燒麥(賣)來一籠:
晨起,我們需要吃早點,餡大皮薄、味道鮮美、香味四溢、造型宛如盛開的花朵的燒麥(賣),是許多人開啟一天活力的來源。燒麥(賣)歷史迄今已經有200多年,其製作技藝在2008年即被列為第二批非遺名錄;在廣東,廣式燒麥(賣)是廣式茶點「四大天王」之一,也在2020年正式列入廣州市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當非遺傳承人根據四季溫度調整水溫與水量和著麵粉,巧手揉出生煎燒麥(賣)外皮,餵飽了市井庶民的肚子,也帶來幸福的力量。
天津麻花每一根都是藝術品 :
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的麻花,溯源可從寒食節典故說起,以麵粉製作成條狀,再擰成繩結狀油炸,又香又酥又脆的麻花,是天津知名小吃,也是「天津三絕」之一。其中,十八街麻花更是中華老字號之一,桂發祥麻花於2014年列入非遺名錄,在嚴格的十幾道工序中,一轉一擰讓傳統手藝薪火相傳,每一根麻花都是可以吃的藝術品,大人小孩都喜歡,更是絕佳伴手禮。
茶葉製作技藝綠茶(西湖龍井) :
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還有花茶、加工茶......,茶葉製作技藝在中華文化有淵源歷史,而根據不同地區的風土民情,更有不同的製茶技藝與飲茶習俗,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祭祀禮儀上就有搭配的茶飲,而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開展,茶文化之於中華傳統文化意義非凡,中國大陸傳統製茶技藝與相關習俗在非遺名錄上逾40個,數目位居世界第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個地區的茶帶來不同的生活風情與魅力,大中華地區傳統製茶技藝多集中在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15個省區市、4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綠茶製作技藝(西湖龍井)、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白茶製作技藝(福鼎白茶)、普洱茶製作技藝等。
漫步高海拔茶園,清新空氣身心舒坦,走進製茶廠,更可感受茶香環繞的清香與舒適。綠茶又稱「不發酵茶」,製作流程包括採摘鮮葉、殺青、揉捻、乾燥等步驟,目前主要產於浙江、江蘇、安徽、福建、四川等地,其中以浙江的杭州西湖龍井、金華婺州舉岩,安徽的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江蘇的蘇州東山碧螺春最知名。其中,西湖龍井茶在長時間的生產實踐中,現在也有了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等龍井茶炒製十大手法,讓製茶過程凝聚當地茶農智慧,顯現出深厚文化內涵。
茶葉製作技藝,白茶(福鼎白茶) :
福建是烏龍茶故鄉,也是茶文化發源地之一,追溯歷史長達1000多年,而來自太姥山的福鼎白茶,芽頭肥壯、滿披白毫,採摘後製作過程只殺青,不揉捻,適度自然氧化,再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保留了豐富的活性酶和多酚類物質,品嚐起來滋味不同。
福鼎人喜愛用「色澤翠,茸毛多,節間長,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條索肥,白毫顯……」來介紹白茶,不管是鮮葉—萎凋—堆積—乾燥—揀剔的初製流程,或是毛茶—揀剔(手揀)—正茶—勻堆—烘焙—裝箱的精製流程,都無損白茶知音熱烈的愛。福鼎白茶製品現在主要以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以及新研製的工藝白茶等品類,還可入菜,常喝養生。
降火氣! 粵港澳清熱就喝涼茶:
炎熱的夏季,若問廣東、港澳居民如何退火,必會推薦來一杯涼茶,分有「苦茶」、「甜茶」可解渴,在養生效益上,更有疾病預防與保健的功效。一杯涼茶似不起眼,現存種類多達50種,而日常涼茶鋪常見也達十種左右,越苦的茶,清熱效果越好,以廿四味為例,其顏色最深,清熱功力屬苦茶之最。清甜爽口的五花茶、銀菊露等,一般顏色較淺,藥力自然就偏弱。涼茶,也在2006年列入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色香味美 火腿製作技藝 美味可口、讓人唇齒留香的火腿,其製作技藝也是列入非遺項目,其中享有「中國大陸三大名腿」之一的金華火腿,醃製工藝已經有1400多年歷史,在「色香味形」四絕中,從明代時期就被列為貢品。除了選用好豬,火腿醃製工序也高達80多道,從上鹽、洗曬、整形到發酵,製作過程以削、割、修、壓、絞、敲、捧、拍等多種手法統一火腿形狀,使成品形如竹葉或琵琶,醃製完成的金華火腿瘦肉呈玫瑰紅色,肥肉晶瑩透亮,在自然溫度下保存三、四年仍能保持原有品質。
而在雲南,則是另一腿的天下,2010年「宣威火腿製作技巧」正式列入第三批非遺保護計畫。製作完成的宣威火腿外形像琵琶,香味獨特,切掉火腿表層,橫斷面肉色鮮豔,紅白分明,瘦肉呈桃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用於蒸煮炒,鹹香中帶甜,肥而不膩,香氣濃郁,是餐桌上美味主菜,若湯品中加入火腿,更為湯頭帶來舌尖驚豔。
傳統製作技藝在非遺項目中,種類豐富,幾乎涵蓋了民生大小事,除了飲食,還有器具、剪紙、戲劇、樂曲、繪畫、雕刻等,豐富我們生活品味,而流傳與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是非遺傳承人重要責任外,也是見證與參與的您我,需要一起發揚光大,延續歷史脈絡。想知道更多大陸景點資訊,可查詢「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網站或上「美麗中華」FB、IG,開拓精彩獨到的旅遊視野。
(本文由《旅奇傳媒》TR Omnimedia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