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羅漢步道,每尊石像自樸拙,神態寂定,座落於林間道旁。(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五百羅漢步道,每尊石像自樸拙,神態寂定,座落於林間道旁。(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一對顯目獨特的大眼睛,就是天眼門,極具藝術原創性,寓意「入空門,行大慈悲行」。(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一對顯目獨特的大眼睛,就是天眼門,極具藝術原創性,寓意「入空門,行大慈悲行」。(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2024年歲末,靈鷲山最新出版的《寂境:靈鷲山行旅圖鑑》,以導覽為初衷,逾40張精美插畫,圖文並茂記錄靈鷲山行旅、文化和修行,透過圖解細膩解構靈鷲山建築和圖騰,帶領讀者穿梭時空,走進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的獨修世界和開山歷程,把修道蘭若的自然與人文靈性空間美學融會一味,讓人在一座山裡窺見宇宙。

靈鷲山佛教教團介紹,一本書就是眾生,仰望娑婆世界,九千九百九十個心念,在一本書裡流轉,每個文字都啟動一個心念,每張圖鑑都告訴我們要攝心安念。心道法師也提到,這是一本山上的故事書,希望大家可以放心、按圖索驥來山放鬆走走,慢慢親近這座山,感受它、聆聽它、覺知它,來山都能種一顆菩提的種子,得到一份法喜,一起發現靈性之美,一起散發慈悲與和平,共振地球的平安。

心道法師補充,靈鷲山一直是福隆當地人心目中的聖山,這一座山一切從零開始,但它蠻靈感的,度了很多人,團隊也是從這裡緣起出發籌設世界宗教博物館,再後水陸法會的因緣也成熟了,三乘傳承法脈都到了,這一步一腳印,都應驗觀音的啟示,也是來自坐禪的力量。

《寂境:靈鷲山行旅圖鑑》是由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出版,繪者黃鈺真(巧巧ChO illustration)以充滿溫度的筆觸,將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溫暖療癒的視覺語言,繪錄了心道法師早年修行地圖。書中從宜蘭到福隆,更解析了法華洞、祖師殿、開山聖殿、四大名山、五百羅漢羅漢步道、地藏道場、普賢道場、文殊道場、十一面觀音道場、多羅觀音道場、天眼門、阿育王柱、12因緣圖、聞喜堂、財寶宮殿、華藏海、聖摩訶菩提樹、金佛殿、福城建築與佛像造像的佛教典故。

台灣生態運動教父陳玉峯承繼了靈鷲山41年的善緣,展開植群的調查。他在序中寫著:「無生道場靈鷲山的總本山,接近終極群落、楠海世界的圓滿境界。世人一旦跨入靈鷲山的場域,立刻可以感受截然不同於一般寺院的氛圍,就在於心道法師41年呵護下,千千萬萬的本地草木、生靈得以自由自在,循著造化勢能,發展向終極群落的示現。」

靈鷲山佛教教團表示,《寂境:靈鷲山行旅圖鑑》帶領讀者遊歷於山水與天地交融的神聖空間,不僅是一本旅遊圖鑑,讓心可以沉澱與壯遊,更是一本揭示靈性生態的書,傳遞靈性覺醒與環境和平的理念,涵養出人與人、人與天地自然,共生共修的有機生活,藉由插畫一一分享,在旅行中透過山川大地、晨昏光影,體會內心清淨、寧靜的力量,享受一場通往內在平和的心靈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