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年間到日據時期的大規模開採,轄內礦坑支撐燃料、工業及交通運輸的需求,是當地極為重要的產業,圖為和興炭坑。(北市工務局大地處提供)
清光緒年間到日據時期的大規模開採,轄內礦坑支撐燃料、工業及交通運輸的需求,是當地極為重要的產業,圖為和興炭坑。(北市工務局大地處提供)

高樓林立的北市信義區山上竟隱藏著歷史悠久、充滿故事的礦坑遺址,見證煤礦業的興衰。現經過北市工務局大地處整治改善環境後,轉變為結合自然景觀的歷史文化景點。

北市四獸山一帶蘊藏豐富的煤層,從清光緒年間到日據時期的大規模開採,轄內礦坑支撐燃料、工業及交通運輸的需求,是當地極為重要的產業,到1981至1991年間才停止運作。除了礦坑風景,緊鄰礦坑階梯的糶米古道,是早期農民為了將收成的稻米運往深坑及石碇交易,徒步形成的越嶺絲路。

德興礦坑整治改善環境後,轉變為結合自然景觀的歷史文化景點。(北市工務局大地處提供)
德興礦坑整治改善環境後,轉變為結合自然景觀的歷史文化景點。(北市工務局大地處提供)

德興煤礦經過大地處配合新埤溪整治工程,串聯糶米古道、德興煤礦坑及新埤溪棧道,以人車分道的木棧道確保行人安全,今年再整修欄杆、新設入口意象,舊煤礦與綠意盎然的景色交織成獨特的視覺對比,參觀也更加安全。

德興煤礦與和興炭坑不僅僅是礦業遺址,更是北市歷史與自然交織的象徵。2座礦坑相距不遠,民眾可以輕鬆一日遊,或銜接台北大縱走第6段的路線,登山健行、穿越歷史,享受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