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文化局13日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開幕式,瓊榕舞蹈團演出《共生》。(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13日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開幕式,瓊榕舞蹈團演出《共生》。(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13日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開幕式,大型根系植物裝置,震撼大眾視覺。(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13日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開幕式,大型根系植物裝置,震撼大眾視覺。(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13日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開幕式。(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13日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開幕式。(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13日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開幕式,民眾於展場體驗再生編織。(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13日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開幕式,民眾於展場體驗再生編織。(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藝術家楊芳宜(左)、林俊作邀請民眾至展場欣賞廢棄議題的藝術美學。(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藝術家楊芳宜(左)、林俊作邀請民眾至展場欣賞廢棄議題的藝術美學。(台中市府文化局提供)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13日在大墩文化中心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開幕式,藝術家楊芳宜與3所特教學校學生合作,將廢棄材料轉化為藝術,以台中特有「大安水蓑衣」為意象,創作出大型根系植物裝置,震撼大眾視覺。

市府文化局副局長施純福致詞表示,彰師大教授陳一凡策畫4檔系列展覽,本次展出為系列展的第二檔,特別感謝台中市當代藝術家劉素如捐款支持永續藝術,讓展覽走入校園,與特殊教育學生共創具台中在地精神與永續價值的大型根系植物裝置藝術。

藝術家楊芳宜分享與台中特教、啟明、啟聰3所特教學校的學生共創心得,她說,孩子們把廢棄塑膠剪到很小條,然後上色,必須戴上口罩,也無法戴手套編織,創作下來很辛苦;另有孩子因看不見,只能用觸感感受材質的紋理,堅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感動。

此次創作以台中特有的珍稀水生植物—「大安水蓑衣」為意象,象徵溼地健康與生物多樣性,並使用回收的素材,如塑膠袋、水果網套、舊衣襪等,創作一件象徵生態保育、環境永續,並具備台中在地精神與永續價值的全新作品,獲得在場民眾如雷掌聲。

《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展覽由楊芳宜與「不廢跨村實驗室」創作夥伴林資芬、林俊作和彭宇弘,以「反義複詞」如是非、善惡、美醜、生死等,探討「廢⇄不廢」與「新⇄舊」之間的關係,並以獨特的創作方式揭示「廢」的美學可能性。

而「及物動詞」則象徵著需要帶「物」來完成的動作;藝術家團隊以「不廢」為核心,利用再生材料及廢棄物進行創作,重新詮釋「廢棄」議題,並透過共創行動,擴展永續理念至參與者,展現藝術作為積極永續行動的力量,展期至6月22日,歡迎民眾參觀。

今日活動包括文化局副局長施純福、大墩文化中心主陳文進、策展人陳一凡教授、展出藝術家楊芳宜、林資芬、林俊作、彭宇弘,以及台中啟明學校校長王敬儒、啟聰學校校長蔡明郡、台中特殊教育學校主任陳蔚綺及3所學校師生皆到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