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德(中)與昔日戰友、老友林國彰(右)、林柏樑(左),三人見面時,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有一個真摯的擁抱。(鄧博仁攝)
蔡明德(中)與昔日戰友、老友林國彰(右)、林柏樑(左),三人見面時,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有一個真摯的擁抱。(鄧博仁攝)
蔡明德18日出席《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新書發表會,他說,接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邀請時,他正在進行化療,與癌症對抗的過程中,他曾頻繁進出醫院,一度面對生命最嚴峻的考驗。(鄧博仁攝)
蔡明德18日出席《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新書發表會,他說,接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邀請時,他正在進行化療,與癌症對抗的過程中,他曾頻繁進出醫院,一度面對生命最嚴峻的考驗。(鄧博仁攝)

「大家平安。」蔡明德一登台,語音不高,卻穿透整個會場,帶著一種歷經滄桑後的沉靜與溫柔。

這句話,讓現場頓時靜了下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問候,而是一個歷經生死關卡後,從心底發出的祝福。

蔡明德18日出席《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新書發表會,他說,接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邀請時,他正在進行化療,與癌症對抗的過程中,他曾頻繁進出醫院,一度面對生命最嚴峻的考驗。「能夠站在這裡,是奇蹟,也是感恩。」他緩緩地說,眼神堅定,聲音平穩,卻讓人不禁鼻酸。

他的手裡緊握著講稿,語氣堅定,但仔細一看,那隻手微微在發抖。

那是一種複雜的顫抖。或許是緊張,但一位經歷過三十餘年第一線採訪、見過無數大場面的資深攝影記者,怎會輕易因舞台而膽怯?真正的原因,是他太久站在鏡頭背後了。

蔡明德,一輩子奉獻給紀實與報導攝影,長年躲在鏡頭之後捕捉時代的切面。他向來相信,攝影師應該是安靜的觀察者,而非鎂光燈下的主角。因此,今天走上台、面對鏡頭與觀眾,是他跨越自我角色的一刻。那微微顫抖的手,不只是緊張,更是激動與情感交織的證據。

他感謝一路陪伴的家人——太太與孩子,是他們的陪伴讓他走過化療的煎熬,也讓他有勇氣重新站起來。他在台上望向台下家人的方向,眼神裡滿是愛與感激。

談及攝影人生,他回憶自己從文化大學新聞系出發,感謝系主任張煦華的啟蒙,也提到《人間雜誌》創辦人陳映真先生,是他人生重要的轉捩點。當年陳映真一句「一起來記錄台灣」,讓他踏上報導攝影的漫長旅途,自此三十多年走訪台灣各地,拍下庶民的真實生活與情感。

「我曾經拍過一張照片,是1986年,在南投親愛村拍的泰雅族女孩——古心怡。」蔡明德指著投影幕上的照片,畫面裡,女孩依偎在父親懷中,眼神清澈。「現在她是護士,有三個孩子。她爸爸,已經走了。」

古心怡幾年前透過社群媒體留言:「每次看到這張跟爸爸一起照的照片,還是很感動。」簡單的一句話,卻承載了跨越時間的思念。

蔡明德還分享,許多親愛村的族人,從他的影像中看見了自己年輕時的父母,看見了村子的歷史。有位族人說,看見照片中深夜烘香菇的情景,立刻想起自己童年時半夜醒來找不到爸媽的情境——原來,他們還在香菇寮努力工作。

1984年,他跟隨嘉義民雄的「安安歌仔戲班」走遍全台拍攝紀錄,為他們逐廟會而居的生活留下寶貴影像。多年後,戲班團長的女兒來信說:「現在戲班已由我們兩姐妹接手,雖然辛苦,但我們會堅持下去,讓年輕人認識這文化。謝謝蔡老師記錄我們的故事。」

還有一位來自宜蘭的網友,看到他拍攝的打鐵師傅翁火寶後留言:「謝謝您為我們家留下祖父的影像。若有其他照片,也請寄給我們留念。」這些訊息,讓蔡明德在退而不休的日子裡,與許多被拍攝者甚至他們的後代,產生新的情感連結。

他分享,一次台中的攝影展,一封Email讓他至今難忘。寫信的是蕭朝隆,他說自己第一次在展場上看到父親工作的樣貌——那是一張父親從礦坑走出來的照片。當年台灣礦災頻仍,他的父親曾失去數位好友。那張照片裡的神情,與父親臨終前躺在病床上的眼神幾乎一模一樣。

「這張照片,是我們家最珍貴的紀念。」

蔡明德靜靜地說:「我的歲月,都換成了照片。照片隨時間發酵,愈久愈醇。」

他說,從沒想過,有一天這些照片會帶來那麼多感謝、思念與重新連結。他重拾舊影,卻觸動了他人心中的回憶,也讓他自己的人生多了一層柔軟與厚度。

現場除了感人的故事,還有一幕格外動人:蔡明德的兩位攝影老戰友——林柏樑與林國彰也特地現身,成為這場發表會中最深情的側影。

林國彰更是抱病前來。他身形明顯消瘦,氣色略顯疲憊,但眼神仍堅毅如昔。三人見面時,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有一個真摯的擁抱。他們臉上浮現的,不只是喜悅與懷念,更是一種共同經歷風雨後的深深感動——一種「我們還在這裡」的無聲情誼。

他們並肩在新聞現場打拚多年,曾共同奔走於災難、社運與庶民生活中。如今重逢,在光影與記憶交錯的會場裡,這份情感更顯珍貴。

「如果體力還可以,我希望,我還能繼續拿起相機,繼續拍下去。」蔡明德望著台下,語氣平靜卻堅定。

這不僅是一場攝影書的發表會,更是一場關於記憶、友情與生命的深情凝視。

在場所有人,都感受到蔡明德過去所拍攝的這些照片,不只是影像,而是蔡明德用時間、用生命換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