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清華藝術季4/21登場 全民鐵桶藝術創作超吸睛


清華大學「春之清華藝術節」21日揭幕,將帶來超過30場音樂會、假面舞會、科技藝術工作坊,也將首度登上台北國家音樂廳。其中,最受矚目的「棒棒桶—全民藝術創作啟發計畫」,找來200多位不同年齡市民、藝術家參與創作,透過創意彩繪、剪貼、裁切,將鐵桶轉化為裝置藝術。
在21日開幕活動上,清大校長高為元表示,春之清華藝術節已邁入第2屆,規模較去年更加擴大。藝術節不僅展現了清華的文藝復興,更加深了學校與新竹的連結,希望透過藝術,和大家共創一段「清華與我」的故事。
清華藝術學院院長張芳宇說,今年藝術節從校園擴展到新竹市區、台北國家音樂廳,並與新竹市文化局攜手合作,選擇在風Live House舉行開幕式,就是希望吸引更多市民參與,讓春之清華的藝術花朵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綻放。
這次藝術節最受矚目的「棒棒桶計畫」採用長寬各21公分、高約32公分的方型鐵桶作為創作媒材,兼具低成本、可攜性與展現創意空間等優點,資深策展人謝素貞說,透過動手做,大人小孩都能將個人經驗轉化為視覺之美,藝術不再遙不可及,鼓勵每個人都成為藝術家。
棒棒桶計畫現正於新竹市東大路的風Live House展出,作品如同一串串大型風鈴,每件作品都附上創作者的故事卡片。創作者包括清華師生、教職員工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般市民,還有大師級的藝術家,交織成為多元共創的藝術風景。
新竹尖石興樂國小泰雅族學童用紅橙黃綠桶子組成「泰雅」發音,象徵與祖靈聯繫的彩虹橋;清大前校長陳力俊將他的著作複印在透明膠條上,形成「文字瀑布」;87歲的清華榮譽退休教授黃提源與家人共同創作,記錄清華半世紀風華,展現跨世代的校園記憶。
清大指出,這次春之藝術節的節目豐富,清華校慶音樂會將於5月15日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邀請俄羅斯指揮大師維爾比茨基(Vladimir Verbitsky)與清華管弦樂團共同演出俄國經典名曲。另,音樂系學生也將走進新竹馬偕、巨城等處快閃演出,為民眾帶來藝術療癒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