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近期於「國寶聚焦」特展中,展出國寶《宋代后半身像》冊中兩幅重要畫作-〈宋高宗后半身像〉(右)與〈宋孝宗后半身像〉(左)。兩位皇后均生活於金兵南侵、國土分裂的南宋動盪時期。(圖/故宮)
故宮博物院近期於「國寶聚焦」特展中,展出國寶《宋代后半身像》冊中兩幅重要畫作-〈宋高宗后半身像〉(右)與〈宋孝宗后半身像〉(左)。兩位皇后均生活於金兵南侵、國土分裂的南宋動盪時期。(圖/故宮)

故宮博物院近期在例行展覽「國寶聚焦」中,展出2017年指定為國寶文物的《宋代后半身像》冊中的兩幅重要畫作。這批珍貴的〈宋高宗后半身像〉與〈宋孝宗后半身像〉,均源自乾隆皇帝命南薰殿收藏,見證宋代宮廷藝術的精湛成就。

故宮現存的宋代帝后畫像大多在乾隆13年(1748)重新裝裱與修復。乾隆皇帝於乾隆12年(1747)發現一批帝后功臣像存放於「茶庫」,立即下旨檢修裱裝。修復完成後,這批珍貴帝后畫像被移至「南薰殿」珍藏。

乾隆特別為這批帝后像選定金黃與明黃八瓣纏枝花紋的裱綾,每幅畫像不僅書寫帝后廟號,還特別標註「乾隆戊辰年重裝」的修復時間。更為慎重的是,每件帝后像還量身訂製雲頭紋黃綾「囊」作為保護,可見乾隆的重視程度。

故宮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許文美曾在2022年刊登的〈宋代后像的「九龍花釵冠」〉專文分析,故宮收藏的宋代后像坐像及半身像立軸,共11軸,包括北宋的〈宋宣祖后坐像〉、〈宋真宗后坐像〉等8幅,以及南宋的〈宋高宗后坐像〉、〈宋光宗后坐像〉和〈宋寧宗后坐像〉,均原為清代南薰殿舊藏。

文中也提到,這批珍貴的宋代后像有著複雜的歷史遷移過程。宋室南渡後,宋高宗致力搜求北宋帝后御容,並集中收藏於秘閣等四處。元朝建立後,這些收藏被移至大都。明代則在古今通集庫收貯「古今君臣畫像」,最終流傳至清代南薰殿。

宋代皇后冠服大多具共通性。故宮介紹,本次展出的〈宋高宗后半身像〉與〈宋孝宗后半身像〉,穿戴的都是宋代后妃最高等級的禮服與冠飾,稱為「禕衣」(也稱翟衣)與「九龍花釵冠」,用於受冊、親蠶、朝會等重要場合。「禕衣」上有成對雉雞紋飾,「九龍花釵冠」飾以九龍、西王母與群仙儀仗,點綴飛鳥、花卉等圖案,象徵皇后母儀天下及呼應西王母尊貴祥瑞的神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