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輕艇委員會在屏東市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舉辦親子獨木舟體驗活動,風景優美有如置身歐洲,民眾反應相當熱烈。(羅琦文攝)
屏東縣輕艇委員會在屏東市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舉辦親子獨木舟體驗活動,風景優美有如置身歐洲,民眾反應相當熱烈。(羅琦文攝)

屏東縣輕艇委員會今(10)日在屏東市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舉辦親子獨木舟體驗活動,原訂20位名額,結果開放報名即秒殺,因反應熱烈而增至200人次,家長帶著小朋友在公園綠楊垂柳及吊橋間划著獨木舟,小朋友高興到不肯上岸。協辦的屏東市議員李世斌表示,希望能爭取這片水域開放水上活動。

這項親子獨木舟體驗,是2025年屏東縣運動i台灣2.0活動之一,在屏東市萬年溪旁復興公園水岸階梯廣場前水域舉行,從早上7點半進行到下午5點半,一早雖然下一些小雨,但仍不減親子興致,在教練指導輕艇操作方式後,穿上救生衣坐上獨木舟,上午10點多之後天氣放睛,池中噴泉開始噴水,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划向噴水池沖水消暑,開心大笑。

屏東縣輕艇委員會主委余光龍指導民眾如何操控輕艇。(羅琦文攝)
屏東縣輕艇委員會主委余光龍指導民眾如何操控輕艇。(羅琦文攝)

屏東縣議員李世斌(左)與屏東市民代表林仁傑(右)也親自體驗在復興公園划獨木舟。(羅琦文攝)
屏東縣議員李世斌(左)與屏東市民代表林仁傑(右)也親自體驗在復興公園划獨木舟。(羅琦文攝)

屏東縣輕艇委員會主委余光龍表示,水域活動如果有一個很好的場地讓民眾使用,這項運動就會非常活絡,復興公園水域最深處約1.8米到2米左右,安全、水流緩慢,生態不錯,很適合划獨木舟,這是第一次在此舉辦水域活動;北部水運動的發展非常活絡,南部比較慢一點,希望藉由這次活動,讓更多南部或屏東人可以接觸這項運動,認識水、了解水與水域安全教育,在夏天是非常棒的活動。

在屏東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划獨木舟,風景如畫,有如置身歐洲。(羅琦文攝)
在屏東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划獨木舟,風景如畫,有如置身歐洲。(羅琦文攝)

屏東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划獨木舟,徜徉在綠楊垂柳吊橋之間。(羅琦文攝)
屏東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划獨木舟,徜徉在綠楊垂柳吊橋之間。(羅琦文攝)

「非常好玩,非常值得!」陳姓家長說,水完全沒有味道,復興公園很漂亮,第一次來玩輕艇,比想像中安全,如果未來開放讓大家從事水上活動,可能要有人管理,怕有人亂丟垃圾,很感謝輕艇委員會和李世斌議員舉辦這項親子活動,超好玩的。

屏東市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有豐富的生態。(羅琦文攝)
屏東市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有豐富的生態。(羅琦文攝)

家長邱坤義也表示,萬年溪是屏東很重要的河流,他住在屏東但卻跟萬年溪不太熟,甚至第一次到復興公園,原來有這麼漂亮的地方,建議縣府可好好利用,展現屏東的特色,有山有水,有城市有河川,民眾可以在此運動散步划船。

縣議員李世斌表示,萬年溪是屏東市的母親之河,在地人親切地稱作「萬龍溪」,舊稱番仔埔溪、阿緱溪,是高屏溪的重要支流,全長約6至7公里,河寬約20公尺不等,是屏東市區最大的排水河道,更擁有佔地約1335公頃的豐富自然資源。沿岸的生態滯洪池水面平靜、景致優美,孕育多樣生態,是發展水域運動與體驗活動的理想場所。

李世斌說,復興公園生態滯洪池經過前縣長曹啟鴻、潘孟安治理,以及縣長周春米承續營造下,已經呈現可以親近它的水質,此次是專案簽核使用場地,親子輕艇活動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從畫面看起來不像在屏東市,好像在歐洲,未來希望縣府能常態開放該水域,讓市民能夠就近親水從事水域活動,行銷縣府淨化美化萬年溪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