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棗是澎湖在地的喜氣點心。(東尼叔 攝)
炸棗是澎湖在地的喜氣點心。(東尼叔 攝)

澎湖有句諺語:「吃炸棗,年年好」,這裡說的「炸棗」是澎湖在地的傳統點心。炸棗是吉祥、喜氣和祝福的象徵,只有在婚慶喜事、新居落成、廟會或新船下海的祭祀儀式才吃得到;發送炸棗者,須要事先向店家預訂製作,街上店家較少能買得到。

炸棗不是棗子 吃炸棗有討吉祥之意

早期的澎湖物資缺乏,一般人家舉行婚嫁喜事,擔心出席宴會的客人吃不飽,男方會事先訂製炸棗來分送給親友,除了為早生貴子討個好兆頭,也有分送喜氣的吉祥涵意。所以若聽到澎湖人詢問單身男子:「何時要吃你的炸棗?」,那就是在關心未婚男子的感情近況。

炸棗承載著互相關心的人文深意。(東尼叔 攝)
炸棗承載著互相關心的人文深意。(東尼叔 攝)

炸棗不是棗子,如此稱呼是因為早期居民覺得「棗」這個字很喜氣,吃了炸棗則象徵圓滿,同時祈求幸福平安。即使現代化西式喜餅成為主要潮流,但至今仍有不少住在台灣的澎湖鄉親,遇到喜事時還會特地回澎湖訂購炸棗,再空運到台灣發送給親友。

喜氣的炸棗須提前下單訂製。(東尼叔 攝)
喜氣的炸棗須提前下單訂製。(東尼叔 攝)

炸棗外觀乍看像芝麻球,但兩者口感完全不同

炸棗外觀類似台灣人熟悉的芝麻球,但卻非芝麻球,兩者口感大不同。炸棗體積有大有小,小顆直徑約5~6公分,大顆約10公分,以糯米團包內餡後油炸而成,外層沾黑芝麻是紅豆餡、白芝麻是花生餡。

炸棗有原味、花生和紅豆三種口味。(東尼叔 攝)
炸棗有原味、花生和紅豆三種口味。(東尼叔 攝)

炸棗製作工序繁複 為維持口感須與時間賽跑

炸棗並非天天製作,店家有接到訂單才會準備食材,若是想現場購買,還得事先請老闆準備足夠的食材數量,等製作完之後才會有多出來的數量可買。Tony清晨6:30來到湖西鄉的福榮食品廠觀看炸棗製作過程,陳福榮夫婦倆已開工一陣子,由於炸棗口感的鮮度有時限,所以只能在交貨的當天起個大早來製作,這是一件分秒必爭的辛苦活。

陳福榮夫婦清晨三點就開工趕製炸棗。(東尼叔 攝)
陳福榮夫婦清晨三點就開工趕製炸棗。(東尼叔 攝)

將糯米浸泡、打漿、去水、攪拌成團,就成了炸棗外皮的材料,這些工序得在前一晚就先進行,接著陳福榮先生於當日凌晨三、四點起床張羅一切;炸棗各種口味的內餡也都得事先稱好固定的重量備在一旁,開工製作時才能事半功倍。只見老闆夫婦二人,俐落的將一顆顆花生餡、紅豆餡塞進糯米皮內,然後再搓揉成圓球狀、沾黏芝麻,不一會功夫已經完成了近上百顆的白色炸棗原型。

看似平凡的炸棗 製作工序非常繁複。(東尼叔 攝)
看似平凡的炸棗 製作工序非常繁複。(東尼叔 攝)

先油炸再吹涼 金黃色炸棗得趁新鮮吃

將白色炸棗圓球丟入高溫熱油中油炸,火候掌控和起鍋時間拿捏得宜,才能炸出一鍋圓滿酥脆的金黃色炸棗。油炸過程中不必特地搓揉成圓,利用熱脹冷縮原理,就能讓炸棗在油鍋之中翻滾膨脹成完美的圓球狀。 大約8~10分鐘,炸棗定形起鍋,金黃油亮且香氣撲鼻,令在旁觀看的Tony垂涎三尺。

金黃色圓滾滾的炸棗須要精湛的火候掌控。(東尼叔 攝)
金黃色圓滾滾的炸棗須要精湛的火候掌控。(東尼叔 攝)

起鍋的炸棗還得先以電扇伺候吹涼,才能進行包裝,接著再趕著送到客戶的手中,整筆生意才算成交。陳老闆特地留了一顆給Tony品嚐,因材料有限所以只有一顆;一口咬下,外皮酥脆、裡層Q軟像麻糬;口感厚實、內餡香氣濃厚,就只是這一顆,至今仍讓Tony回味無窮啊。

起鍋的炸棗得先吹涼才能打包。(東尼叔 攝)
起鍋的炸棗得先吹涼才能打包。(東尼叔 攝)

油炸環境高溫難耐 炸棗工藝恐後繼無人

為了保證炸棗在製作過程中不會變質,食品工廠廚房裡禁止開冷氣,高溫悶熱的空間即使有電扇狂吹,對流的熱風仍是令人難耐,加上製作工序費時繁複,很多年輕人不願接下這項傳統產業的工藝,目前老一輩的炸棗師傅所剩,澎湖仍在製作炸棗的食品廠也越來越少。

高溫環境令人難耐 年輕人多不願接手炸棗工藝。(東尼叔 攝)
高溫環境令人難耐 年輕人多不願接手炸棗工藝。(東尼叔 攝)

炸棗DIY教室 傳統技藝推廣發揚

陳福榮先生從上一代傳承炸棗工藝至今已近60年歷史,身為第三代的三位兒女自小就在炸棗食品廠裡長大,耳濡目染中也傳承了炸棗工藝,如今雖各有自己的事業與家庭,但遇到工廠接到大量訂單時,都會主動回家幫忙完成炸棗製作。

陳福榮夫婦與兒女、孫子三代同堂。(澎福古棗味 提供)
陳福榮夫婦與兒女、孫子三代同堂。(澎福古棗味 提供)

在陳福榮夫婦的協助下,於福榮食品廠隔壁另外開設「澎福古棗味」DIY教室,由小兒子陳志明負責經營,開放遊客報名體驗傳統炸棗與肪片龜的點心製作。 陳志明先生運用網路進行宣傳和行銷,加入年輕人的創意,讓報名體驗的遊客,都能了解炸棗的文化意義,並透過體驗和教學,將澎湖在地的古早味,一點一滴的對外發揚光大。自己的炸棗自己做,做完立即下鍋油炸並品嚐新鮮炸棗的美味,暑假旺季報名人數幾乎場場爆滿,遊客請提早打電話預約。

炸棗DIY教室人氣旺,旅遊旺季場場爆滿。(澎福古棗味 提供)
炸棗DIY教室人氣旺,旅遊旺季場場爆滿。(澎福古棗味 提供)

小常識來一波:炸棗的新鮮度大約只能維持半日

起鍋的炸棗呈圓球狀,吹涼後得立即包裝,送達客人指定的交貨地點;從製作到交貨的過程都在與時間賽跑,因為炸棗的新鮮度只能維持半天,過了新鮮期就會軟塌且賣相不佳,口感連帶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澎湖街上的糕餅店或油炸小吃攤,幾乎很少看到炸棗的販售。

遊客前往澎湖時,想要一嚐炸棗的好滋味,還真的不容易。除非剛好有緣遇到嫁娶宴客,說不定還能跑去湊熱鬧順便領一顆炸棗;或是打電話詢問炸棗工廠時,剛好老闆有接到訂單然後最後還有多出來的炸棗可以販售…總之要吃到炸棗真的得看緣份了。

本文文字、圖片作者東尼叔。(東尼叔提供)
本文文字、圖片作者東尼叔。(東尼叔提供)

作者介紹/東尼叔

前電視台攝影記者、如今是個熱愛旅行的大叔,發揮攝影專業經營「怪叔叔趴趴GO‧東尼的旅遊人生」部落格,至今已記錄旅遊人生長達十多年,已然是資深旅遊部落客,部落格首頁寫道「相機不離手‧世界任我遊」,正是東尼叔當下日常生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