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府砸6億活化文資 完成13案24件古物指定


桃園市政府於2023年至今投入總經費逾6億2040萬元,推動古蹟與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規劃設計、工程與監造。另至今年5月止,已完成13案24件一般古物指定,並公告登錄3案民俗無形文化資產,進行5案原民口述傳統列冊追蹤。積極活化古蹟歷史建築,引入民間營運與文化展演,讓文化藝術融入市民生活。
文化局表示,在重大工程與文化保存並行方面,捷運綠線G07站自2020年啟動試掘作業,2022年完成保存活化計畫,今年5月完成施工監看報告書備查,考古作業圓滿完成,文化局與捷工局持續協作,兼顧開發與文資保護。另針對龜山樟腦寮磚窯廠及A7變一道路,也已於今年啟動保存活化先期規畫,展現文化保存與交通建設雙贏並進。
文化局指出,市府至今年已公告登錄3項民俗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包含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竹圍福海宮飛輦轎與過金火、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慶典暨石門水庫媽祖遶境。此外,針對泰雅族群的5案口述傳統包括卡澳灣、大豹群、大嵙崁,已完成訪查與列冊追蹤,預計下半年送審。傳統工藝如「粧佛」保存技術已完成2次訪查,持續推動在地技藝薪傳。
文化局說明,古物保存方面,去年已完成12案14件指定,包括桃園景福宮、八德呂宅著存堂、忠烈祠與新屋范姜祖堂等具歷史價值場域。文化局統計,自112年至今,相關修復與保存工作總經費達6億2040萬元,其中中央補助約占40%,地方負擔58%,有效整合資源,強化保存力道。
另文化局也說,市府同時致力於文化空間活化,包括壢景町、壢小故事森林、延平路食農故事館、米倉劇場、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等,均已完成修復並對外營運。其中馬祖新村導入特色民宿試營運,目前提供8間房型,假日住房率高達95%,也成為婚禮迎娶與影視拍攝的新熱點。搭配「來趣桃」文化小旅行與「漫遊八德」走讀計畫,成功串聯文資館舍與在地商圈,打造桃園獨具魅力的文化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