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枝條、邊角料循環利用變商品 南投丹大成綠色經濟基地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與信義鄉丹大4部落攜手打造「丹巒之森」,將廢棄小徑木、枝條、邊角料等,壓製成木顆粒作為生質燃料、板材,或萃取變精油商品,並取得FSC綠色森林驗證,變成具附加價值的綠色資源,轉廢為寶,落實林業永續,成為綠色循環經濟基地。

綠色循環經濟基地「丹巒之森」18日揭牌,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南投分署分署長李政賢與信義鄉潭南、雙龍、地利及人和等丹大4部落居民共襄盛舉,該基地串聯丹大地區的國產林木資源,成為集儲放、初級加工,並將林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枝條、邊材及小徑木,透過多元循環再利用的方式,讓林木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林華慶說,林保署2017年推動國產材政策,逐步強化國產木材的供應能量,在永續森林經營的基礎下,導入科學管理與創新技術,確保林木在地生產與尊重自然生態,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與環境的友善發展。透過「丹巒之森」啟用,與丹大地區的居民建立深厚的夥伴關係,讓山林資源永續,與山村部落共好共榮。
李政賢指出,丹大山區有豐富的林木資源,近年致力培訓部落的木作人才,透過創生計畫生產國產材產品,而生產過程中,廢棄的小徑木、枝條、邊角料經破碎,可壓製成木顆粒、板材,或萃取成精油,這些產品都通過森林經營認證(FM)和產銷監管鏈認證(CoC)取得FSC綠色森林驗證,符合國際永續的理念,更為部落創造實質收益與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