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館「當代考古廳」全新開幕 AR互動科技帶你穿越古今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今(28)日推出全新常設展「當代考古廳」,涵蓋文化權、飲食、巨石、災難與性別等5大主題,結合沉浸式劇場、AR擴增實境與互動科技,打造身歷其境的觀展體驗,並同步展出20件日本繩文時期文物,
開幕儀式特別邀請馬戲團隊「狂夢藝術」,為「當代考古廳」量身打造沉浸式作品《起舞於島嶼巨人的肩上》,同時舉行台日文物借展儀式,由史前館館長蔡政良代表接受日本東京都埋藏文化財研究中心長佐古真也(Shinya Nagasako)研究員移交的「日本繩文時期深缽」仿製品。

長佐古真也表示,在借展過程中,他親身感受到史前館以「現代視角詮釋史前考古」的策展理念,以及策展團隊的熱情與專業。他期盼此次展覽成為台灣民眾深入理解日本繩文文化的一扇窗,同時也促進雙方在學術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
蔡政良提到,此次展覽透過科技與藝術的結合,重現西元前1600年阿克羅蒂里(Akrotiri)遺址火山爆發、以及西元10至16世紀間拉帕努伊島(復活節島)摩艾像的搬運與豎立場景,帶領觀眾探索人類對建築與信仰的追尋,並反思與自然共存的課題。
史前館表示,此次常設展更新以「當代」為主題,聚焦「文化權:誰來說故事」、「食物:餐桌上的考古學」、「巨石:巨大的想像」、「災難:與自然共存」與「性別:不一樣又怎樣」5大議題。展覽除透過沉浸式劇場演繹,更融合AR擴增實境、互動展演等多元技術,生動呈現人類文化發展與飲食生業變遷,亦展現史前人群對多元價值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