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音樂人柯智豪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台灣日常生活中多樣且真實的聲音,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文化部提供/林縉明台北傳真)
三金音樂人柯智豪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台灣日常生活中多樣且真實的聲音,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文化部提供/林縉明台北傳真)

文化部「We TAIWAN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將在8月登場,文化部今日曝光位於大阪梅田Grand Green Osaka內的當代展演場所VS.空間,以「台灣光譜」為主題,貫穿8月2日至20日「We TAIWAN」活動期間的核心展覽策展內容,結合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及科技創新元素,向全球觀眾展示台灣這座奇蹟之島無限的創造潛力。

文化部表示,「台灣光譜」選擇以去(2024)年才開幕的「Grand Green Osaka」區域,由安藤忠雄操刀設計的「VS.空間」內規劃策展。在這個融合藝術、商業、都市發展的場域,內部挑高15公尺、專為投影與沈浸式展演等新媒體為主的空間,對於策展團隊來說就是一個相當「混融」的挑戰,也正如同台灣這座島嶼,歷經多元族群融合與歷史轉折,孕育出獨特且豐厚的文化內涵。

「台灣光譜」即是在這樣的獨特空間及理念下,規劃台灣本色、光織自然、島嶼聲譜3主題區,期盼以跨越邊界的文化與創意,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自信與韌性。

台灣本色以「寫生的人」為主角,取材自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的藝術家作品,由跨域創作團隊豪華朗機工主導視覺創作、柯智豪的音樂、夢想動畫的動態影像設計、瓦豆的燈光規劃,利用影像技術演繹藝術家筆觸與色彩,帶領觀眾走進陳澄波、廖繼春、林惺嶽、郭雪湖、陳進、林玉山、許深州等藝術家的彩色世界,從日治、戰後到當代,涵蓋台灣玉山、蘭花、建築、城鎮、戰爭記憶與山海地貌等色彩與土地深情的作品中。

「光織自然」展區聚焦台灣的染織文化、山海記憶與工藝實踐,展現人與自然共織的創作智慧。《台灣色譜牆》集結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陳景林與馬毓秀,多年來從台灣植物中研究天然染料的成果,以手工染布與植物攝影交錯排列,彷彿一幅震撼的活色票牆,引領觀眾踏上一場色彩溯源之旅。

「島嶼聲譜」展區,聲音將成為帶領觀眾穿梭記憶的引路人。三金音樂家柯智豪《台灣聲場》,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台灣日常生活中如廟宇祭典的鑼鼓聲、颱風過境的風雨聲、田野中的鳥鳴與城市市場的喧囂,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

文化部表示,「台灣光譜」是一場視覺、聽覺與感官的盛宴,更是一次對台灣文化的探索,期盼藉由展覽讓全世界的觀眾重新認識台灣,感受這座島嶼豐富的色彩、細膩的手工藝與深刻的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