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位「道士院士」揭秘!帶你認識道教藝術文化脈絡

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道教藝術」例如道經抄本、符籙文書、神像畫,甚至是法器衣冠與民俗文物,這些道壇的民間藝術,不只描繪人類對仙界的想像,更承載人們對生活、宗教、生命的多元觀點,對此國科會《人文沙龍系列》線上導覽活動,特別邀請台灣史上首位「道士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暨國立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透過多年的研究,帶民眾深入認識道教藝術與文化。
國科會說明,道教藝術的研究成果常常不及佛教藝術,原因複雜且難以定論,但道教在漢人社會的存在乃是事實,主要是儀式實踐,這種以道壇畫(或道場畫)為主的民間藝術,有別於宮廷畫或畫院之作,大多出自民間畫師之手,因宮廷畫錄既不著錄,政府機關也未收藏,故道壇使用的便多是民間的道壇畫作。
因政府未有收藏,遂李豐楙在研究道教史、道教文化之初便有計劃地進行收購,多年來累積了一定數量,透過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世界宗教博物館及鄭成功文物館等舉辦公開展覽,出版多種畫冊,彌補道教藝術的空白。
國科會提到,李豐楙的跨界研究與努力,累積了豐富的研究與田野調查經驗,本次講座中也特別針對「十王圖」與「中天禮斗圖」深入說明,引導人們進一步思考一種「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科技發達與否,人類的生存與秩序仍需藉由信仰與宗教來維繫。」
國科會介紹,「畫中仙界」YouTube影片首播時間為7月18日下午2點,本次講座除解析宗教圖像,討論宗教與文化、宗教與文學,李豐楙也將深入探索生命教育等議題,不僅帶大家認識神仙的世界,也引導探索人類社會與宗教間的需求與互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透過線上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