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後龍鎮新港社將於9月13日舉行道卡斯族傳統收穫祭「牽田」,透過祭祖、賽跑、舉旗與祭歌舞,迎祖靈回歸庇佑族人,展現文化傳承與凝聚力。(翻攝自Taukat道卡斯-新港社臉書/呂麗甄苗栗傳真)
苗栗縣後龍鎮新港社將於9月13日舉行道卡斯族傳統收穫祭「牽田」,透過祭祖、賽跑、舉旗與祭歌舞,迎祖靈回歸庇佑族人,展現文化傳承與凝聚力。(翻攝自Taukat道卡斯-新港社臉書/呂麗甄苗栗傳真)

苗栗縣後龍鎮新民里的新港社是道卡斯族唯一仍保留傳統收穫祭「牽田」的部落。今年因潤月調整,祭典於9月13日在西社舉行。祭典結合祭祖、賽跑、舉旗及牽田祭歌舞等儀式,象徵迎祖靈回歸、庇佑族人,展現部落文化傳承及凝聚力。

牽田是道卡斯族人每年最重要的傳統祭儀。早期慣例為每年舉辦2次,分別於農曆7月15日「做旗頭」與8月15日「做旗尾」。2002年復振後,族人共識改為農曆8月15日前後舉辦,今年因潤月及風勢考量,提前至9月13日在西社舉行,以兼顧東西社交流平衡。

縣府原民處表示,祭典白天舉行 mata(賽跑),不僅鍛鍊年輕人體力,更是一種文化教育,讓年輕族人深入認識部落文化。前3名參賽者將獲頒獎狀與獎品,藉此鼓勵參與並傳承新港社的mata文化。

傍晚,頭人率3位旗手逐戶敲鑼邀請族人參與晚間牽田。入夜後,先進行 patay(祭祖) 儀式,接著進入重頭戲 舉旗。3支高達約3層樓的大旗由旗手揹起,族人手牽手圍繞旗手,吟唱牽田祭歌、踏著祖先傳承步伐,象徵迎祖靈回歸、祈求族人平安。祭典現場也準備 gyakaw(傳統酒) 與 hinpu(麻糬),供族人與來賓共享收成與文化喜悅。

縣府原民處指出,新港社人口約1,300人,其中約70%至80%為道卡斯族人。族人除舉辦牽田祭外,也積極推動語言文化復振,已出版《matitaukat道卡斯語詞典》、《牽田繪本osubalaki, balalong ramut》、《Taukat新港社部落史》、《matitaukat道卡斯語基礎教材》、《新港社藺編人文工藝志》、《牽田無形文化資產調查》及《matitaukat說道卡斯語-我們的日常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