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台灣原生作物油芒,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東分署攜手餐旅業者18日推出台東限定日本料理丼飯「田中央的那一碗」。(蔡旻妤攝)
為推廣台灣原生作物油芒,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東分署攜手餐旅業者18日推出台東限定日本料理丼飯「田中央的那一碗」。(蔡旻妤攝)

消失近半世紀的油芒是台灣原生穀物,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近年被譽為「超級未來食物」,近年經延平鄉農友邱貴春逐步復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東分署攜手餐旅業者,將邱春貴友善耕作的油芒入菜,18日推出台東限定日本料理丼飯「田中央的那一碗」,盼推廣這項融合營養、文化與產地故事的特色食材。

油芒是台灣原生作物,營養價值高,被譽為「超級食物」,邱貴春分享,當採收脫粒時,飛揚的細毛沾黏在人身上搔癢難耐,因此族人不喜歡種植,加上稻米文化逐漸普及,導致油芒失傳近60多年。全台自邱貴春與其子邱曉徵開始逐步尋回,但生產油芒相當費工,產量有限,此外因油芒含有角鯊稀,也有「種油芒,救鯊魚」的說法,他強調,油芒每一粒都承載著族人世代的智慧與土地情感,希望藉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在地作物。

為推廣台灣原生作物油芒,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東分署攜手餐旅業者18日推出台東限定日本料理丼飯「田中央的那一碗」。(蔡旻妤攝)
為推廣台灣原生作物油芒,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東分署攜手餐旅業者18日推出台東限定日本料理丼飯「田中央的那一碗」。(蔡旻妤攝)
延平鄉農友邱貴春。(蔡旻妤攝)
延平鄉農友邱貴春。(蔡旻妤攝)
為推廣台灣原生作物油芒,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東分署攜手餐旅業者18日推出台東限定日本料理丼飯「田中央的那一碗」。(蔡旻妤攝)
為推廣台灣原生作物油芒,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東分署攜手餐旅業者18日推出台東限定日本料理丼飯「田中央的那一碗」。(蔡旻妤攝)

雲品國際副總經理阮振吉表示,油芒本身只有淡淡穀物味,水煮後與雞蛋結合,呈現出不同風味,「田中央的那一碗」,因油芒產量不多,因此「田中央的那一碗」丼飯是台東也是季節限定。他指出,過去在北部餐廳或其他地區發展時,與農業或地方產業結合的機會並不多,透過此次活動將3級產業緊密串聯,呈現出完整且有意義的合作成果。

台東農改場副場長盧柏松指出,油芒在地耕種歷史悠久,不僅營養價值高,更兼具文化象徵。農改場近年持續協助改良栽培技術,提升產量與品質,同時也透過產地輔導與跨域合作,讓傳統作物找到新的市場定位,期待未來有更多異業攜手合作,讓油芒能在全國市場打開知名度。

水保署台東分署長李正鈞強調,油芒的推廣與農業永續、觀光發展相輔相成,透過異業合作,讓特色作物走向市場,吸引更多遊客認識台東的好味道,並帶動農村發展。由於油芒栽培仰賴大量人工,未來希望透過技術改良與市場行銷,讓產業更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