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 Les Petites Choses》展覽主視覺,以柔焦的紫粉色調呈現生命的消融與再生。葉怡暄以極微的攝影視角,邀觀者在光影的模糊邊界間聽見「火後的微小聲音」。(作者提供)
《微物 Les Petites Choses》展覽主視覺,以柔焦的紫粉色調呈現生命的消融與再生。葉怡暄以極微的攝影視角,邀觀者在光影的模糊邊界間聽見「火後的微小聲音」。(作者提供)
半枯的花卉與青綠的葉片構成作品中的時間線索。葉怡暄透過近距凝視,捕捉生命從盛放到凋零的過程,讓腐敗與新生在影像中共存。(作者提供)
半枯的花卉與青綠的葉片構成作品中的時間線索。葉怡暄透過近距凝視,捕捉生命從盛放到凋零的過程,讓腐敗與新生在影像中共存。(作者提供)
色塊之間的綠與暗影交錯,象徵自然界的呼吸與潛動。模糊的邊界成為葉怡暄對「生與非生」之間的哲學提問。(作者提供)
色塊之間的綠與暗影交錯,象徵自然界的呼吸與潛動。模糊的邊界成為葉怡暄對「生與非生」之間的哲學提問。(作者提供)
作品以柔化的紫與黃構成光的層次。葉怡暄運用微距攝影技術,將眼可見之物轉化為「現象之外的存在」,呈現自然的神祕能量。(作者提供)
作品以柔化的紫與黃構成光的層次。葉怡暄運用微距攝影技術,將眼可見之物轉化為「現象之外的存在」,呈現自然的神祕能量。(作者提供)

葉怡暄的新作《微物(Les Petites Choses)》延續她一貫對自然、時間與存在的敏銳凝視。她以極近的距離貼近生命——也貼近非生命——讓鏡頭成為感知的延伸。那一朵將枯未枯的花、一片在光裡顫動的葉,都是她通往世界的入口。她說:「在死生的線性上,往左偏一點是活著,往右再進,就落入深谷;我想著,設若再往前,會否有路可轉向亮光處。」

出生於台南、現居新北的葉怡暄,自建築與自然之間尋找生成的界線。她的攝影常在模糊與明晰之間徘徊,像是在灰燼裡聆聽那些微小卻頑強的聲音。此次展覽中,她以微距攝影重新觀看自然界裡潛藏的生物與非生物,用數位科技將「可見」轉譯為「被感知」,呈現出現象界之外卻具體存在的色彩與形態。

漸枯的花卉成為這次《微物》系列的轉折與隱喻——既是進入,也是出口。她以細膩的凝視,讓死亡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種循環的開始;那份幽微的光與聲,在影像的深處延續成為低語。

「微物,是將自己縮小再縮小,貼近生命本身。將這樣的看見,成為事實。」她如是說。這樣的創作態度,不僅是一種觀看的方法,也是一種信念——在最小的事上,仍要忠心,仍要溫柔地注視世界。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微物 Les Petites Choses》葉怡暄攝影展

展期|2025.10.08(三)-10.11(六)

開幕茶會|10.08(三)18:00

展出地點|Beholding Cell・看守所(捷運大安站2號出口)

展出時間|每日 1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