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名模HANKO穿Story Wear X 優席夫系列商品,傳遞南島語系文化。(古明弘攝)
國際名模HANKO穿Story Wear X 優席夫系列商品,傳遞南島語系文化。(古明弘攝)

「House of Story Wear 永續百貨」創新性地以策展方式推出 《台灣人生味》大展,邀請民眾以五感穿梭一座「永續的島嶼市場」,並以 「Story of Taiwan 永續潮臺時尚」為題,在 House of Story Wear 永續百貨內舉行沉浸式劇場走秀,擁有千萬粉絲的國際名模HANKO(Elton)認同永續的理念,特別參與走秀,成為臺北時裝週期間最大的亮點之一。

展覽從南島語系的血脈出發,延伸至當代台灣人的生活美學,把 「食」、「衣」、「住」、「行」轉譯為可被觸摸的風景,能觸摸到布料與工藝的紋理;能嚐見土地的酸甜,同時響起街區故事與獨立音樂的節奏。以「愛」做為入口,指引觀眾在永續路徑上,重新認識土地、找回文化,也拾起好好生活的能力。

高真TRU於「Story of Taiwan 永續潮臺時尚」大秀上演唱。(古明弘攝)
高真TRU於「Story of Taiwan 永續潮臺時尚」大秀上演唱。(古明弘攝)

在食方面,從稻米、地瓜到海裡的漁獲,展區以在地農作與減廢料理串起味覺記憶,展覽以康普茶和地瓜為例,康普茶是昔日物資匱乏時,家家以茶與糖發酵出一罐酸甜的民間秘方,如今康普茶被再定義為機能飲品,低糖、天然發酵、富含益生菌,並以鐵觀音、東方美人、烏龍等在地茶為底,結合本土水果與香草,走出廚房,成為永續飲品。而地瓜,過去它在貧瘠土地上撐起無數家庭的餐桌,現在它化作低碳零食與蔬食料理,回應健康與環境的追求。

衣物是Story Wear發展的源頭,展區特別聚焦賽德克族工藝師余美玲(Maluda) 的編織-在彩虹格與象徵「祖靈之眼」的菱形圖騰之間,以平織、斜紋織、挑織、浮織等傳統法與現代創作並行,讓族群記憶在衣飾與日常物件裡持續發亮。同場也引入兩種「穿在身上的土地元素」:藺子把苑裡鄉間的藺草編進生活與穿搭配件(帽飾鑰匙圈、草帽),保留纖維的草本香與手作溫度;Story Wear全新系列,與台灣之光紡織品-Abacell 100% 蕉麻紗 合作,原料取材自天然長年生植物纖維,無須人為栽種,能完全自然分解,對環境零負擔。

「House of Story Wear 永續百貨」舉行沉浸式劇場走秀。(古明弘攝)
「House of Story Wear 永續百貨」舉行沉浸式劇場走秀。(古明弘攝)

關於「住」,展覽邀請民眾「閱讀」永續百貨這棟歷史建築,3層樓建築本體以「不拆、不重建」的活化為方法,延伸出老宅作為酒吧、書店與文化空間的再生想像,讓永續成為建築的第二生命。同場選品也延續這種結構美學-台電文創將電力系統的工業元素(銅條、變電箱隔熱罩、淤泥)轉譯成低調而精準的器物。當結構、器物與圖像彼此呼應,「住」不再只是遮風避雨,而是與土地長久相依的生活方式。

在台灣,「行」是一段段寫在道路上的故事,展覽同步規劃「大稻埕永續小旅行」,以永續百貨為起點,循著霞海城隍廟的香火,向街區致意;走訪百年量身工藝的凱恩洋服、綻放台式雅緻的玉鳳旗袍,再進入永樂市場觸摸布匹與手工的細節,讓移動成為學習與致敬的過程。

伊林名模林玟萱詮釋Story Wear最新服飾。(古明弘攝)
伊林名模林玟萱詮釋Story Wear最新服飾。(古明弘攝)

打破傳統,模特兒坐在桌上演繹 Story Wear最新作品。(古明弘攝)
打破傳統,模特兒坐在桌上演繹 Story Wear最新作品。(古明弘攝)

Story Wear「永續潮臺時尚」沉浸式大秀有別以往伸展台魚貫出場走秀,而是將整棟建築變身秀場,開場前,模特兒於梯間、穿衣鏡前、貨架甚至是坐在桌上生動地呈現Story Wear的設計語彙,大秀正式開始後,模特兒驚奇地現身2樓和3樓陽台,居高臨下,展現永續之美,以及台灣多元包容的獨特精神。接著,模特兒走下樓,在創作歌手與製作人高真的歌聲中,與看秀群眾近距離接觸。

HANKO身穿Story Wear X 優席夫系列商品,化成Hanko身上的戰袍,優席夫手寫族語「Tengilen ko soni no riyar(傾聽海洋的聲音)」,是海洋愛的化身,南島語系發源的國家 – 臺灣,渡海的勇氣與韌性。他對這獨特的設計感動不已,也對臺灣文化著迷,「對我來說,永續時尚的意義在於不傷害地球。它不只是回收,也是一種行動與思考的方式,真正去守護我們的家園。我相信永續可以是 Ageless/Genderless/Sizeless-經典耐穿、跨越性別、並以更包容的版型降低過度生產與浪費;當衣服能被更多人長久穿著,永續便從理念成為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