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刺」是南島語族傳統紋身文化,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今(7)日舉辦「2025拍刺浪潮節」,邀請6國的傳統拍刺紋身師,透過紋身藝術帶領民眾感受南島文化之美。
2025台北白晝之夜「Hi Story」1日下午2時正式展開,晚上6時在圓山景觀公園舉行《Night Story Open》開幕儀式,今年匯聚超過60組藝術家與百場演出,從大型聲光裝置、環境劇場到馬戲舞蹈、聲音實驗。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分享,10周年特別選在具歷史文化意義的圓山場址,更首度開放圓山坑道,在舊兒童樂園可以看到摩天輪聲光秀、旋轉木馬等,這邊有他滿滿兒時的回憶,這樣的場域和白晝之夜結合,相信會給大家留下永久的回憶,今天是好天氣,一路欣賞到半夜都沒有問題,如果二寶、三寶還沒睡會帶他們來逛一逛。
「2025桃園青年設計展暨國際設計論壇」1日正式登場,今年以「創世奇點:從達文西到自主AI」為主題,結合AI演算、互動藝術及永續工藝,呈現科技與人文對話,同時規畫多場體驗工作坊。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盼能藉此激發更多年輕人的創意思考與創新設計,並進一步應用於城市治理,使桃園市容更添典雅與美感。
台東社造雙年展「社造,應該都找得到!」今(26)日在台東美術館登場,翻轉以往由公部門主導的模式,由27組社造團隊策展,其中達仁鄉土坂部落深山野熊號團隊,以時下流行的短影音呈現族語保存與傳承。
宜蘭《串視界微型展:築地東北角》即日起至11月21日於赫蒂法莊園、宜蘭人故事館及蘭陽原創館同步登場,邀請旅人放慢腳步,用耳朵傾聽東北角的風、土地與人情,感受山海之間的永續風景。為宜蘭少見以「聽覺」為核心的策展行動,以五條「浪漫旅線」串起7個職人基地,將生活與文化交織成動人的聲音故事。
適逢國慶連假,台中海線活動大爆發,不僅台中市文化局10日於清水區舉行清水走走藝術季、眷村文化節,展示濕地與風力主題裝置藝術、眷村味的懷舊展覽及多元展演活動,台中市觀旅局也於大安區舉辦瘋玩大安海觀光推廣活動,主打風箏衝浪和多元水域遊憩、親子草地泡泡派對等,讓大小朋友一同感受海洋奔放自由的魅力。
「KICACEPELIW 從海那邊.歡迎回家-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典藏排灣族百年文物重返獅子鄉特展」今(1)日在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館正式揭幕。鄉長朱宏恩表示,他當時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看到百年排灣族文化,熱淚盈眶,彷彿祖靈在向他訴說著百年的故事,對排灣族而言,文物不只是器物,它們是祖靈的印記、歷史的見證、文化的靈魂,承載著祖先的智慧與生活方式,也蘊含著族群的精神與價值。
最近走進台南孔廟的民眾,大概很難不注意到各角落陳設形形色色的椅子,有「轎椅」有「鳳凰椅」,看得人目不暇給;這其實是今年的孔廟文化節創舉,台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與樹德科大橫山USR團隊推出「與孔子有約:座在孔廟.看見台灣」特展,把古蹟化身展場,邀請大家親身「坐進」孔廟,希望藉由這次策展,讓孔廟成為市民的日常文化場域。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獲文化部文化內容再開發計畫支持,由策展人李鈺玲結合高史博刺繡典藏品,串聯致力推廣魯凱族刺繡文化的高雄市茂林區多納國小,以及長年投入布藝教學的高雄市鹽埕區忠孝國小、台弟公司縫紉應用博物館,推出《繡布上的歷史—微型展》,探索原、漢不同族群在刺繡上各自的做法與特色,以及圖紋飾背後蘊含的意義與故事,即日起至11月30日於高史博3樓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