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代表藝術家李亦凡,今(4)日由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正式公布策展團隊與展覽主題。此次邀請美國丹佛藝術博物館現代與當代拉丁美洲藝術部門主任哈法艾爾・馮希卡(Raphael Fonseca)擔任策展人。來自巴西的馮希卡活躍於國際藝壇,將與李亦凡展開跨地域、跨文化對話,探討資訊爆炸時代下人與科技的連結與辯證。
嘉義市立美術館與財團法人蒲添生雕塑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於北香湖公園設置10件蒲添生運動系列雕塑,讓嘉市再添一處藝文新地標,1日市長黃敏惠揭幕,提到今年諸羅建城321年,這座公共藝術成為城市美學的日常,意義深遠。
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將於11月1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幕。展覽由柏林漢堡車站國家當代藝術美術館雙館長的山姆.巴塔維爾與提爾.法爾拉特共同策展,彙集來自全球37個城市、72位藝術家的作品約150件,包含34件全新委託創作與現地製作,涵蓋繪畫、雕塑、錄像、攝影和表演等。
為配合每年10月17日的「台灣文化日」,台東美術館特別於當日推出免費參觀活動,邀請大眾共襄盛舉,走進藝術場域,感受文化的厚度與當代創作的多元想像。今年「台灣文化日」當期特展出《老鼠、白蟻、兔子狐狸鼠鹿與蒼蠅的生靈馬戲—張徐展個展》,自8月開幕以來已引起熱烈迴響。
過去曾推出落山風藝術季、大型展覽的看海美術館,近期啟動為期三個月的消防與空調修繕工程,預計休館至夏末。為了彌補遊客無法入館的空窗期,屏東縣政府將展演場域延伸至館外的海口港漁港周邊,設置多件軟性藝術裝置,隨著恆春特有的海風搖曳生姿,讓港灣瞬間化為繽紛的童話樂園。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跨界藝術家高行健,長年在小說、戲劇之外,積極開拓「心象繪畫」領域,以墨韻飛白追尋詩意與精神境界。台灣師範大學自2012年聘任他為講座教授,並於2021年成立「高行健資料中心」,致力保存其著作、手稿與文獻。為感念他近年捐贈畫作與資料,即日起於師大美術館舉辦「高行健心象繪畫展」,展出46件自1988至2023年的水墨與版畫創作,完整呈現大師跨越30餘年的藝術探索。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文化藝術的參與和養成,有賴現場的感知和互動交流來實踐。桃園市立美術館(簡稱桃美館)作為桃園重要藝術展覽推廣平台,為擴大桃園市市民及鄰近的里民親近藝術活動,增加走進美術館的可能,逐步落實文化平權的目標,自10/01起,將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三訂為桃園市「市民日」(10/01),第一個星期五訂為「里民日」(10/03),本活動將先試行至今年底。
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將於11月1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幕。展覽由柏林漢堡車站國家當代藝術美術館雙館長山姆.巴塔維爾與提爾.法爾拉特共同策畫,集結來自全球35個城市、52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含33件全新委託創作與現地製作。
中秋佳節將至,高雄兒童美術館將於9月21日下午4點,邀請國際故事達人「胖叔叔」,講述來自韓國的故事《聽,月亮在說話》、《月亮冰淇淋》,連結到台灣與韓國的節慶文化。聽完中秋故事後,每位參與孩童可獲得由高雄在地百年餅店舊振南特別準備的限量好禮「蛋黃酥」,充滿濃濃中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