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展名為「鬱卒的平面(Screen Melancholy)」,為藝術家李亦凡想要呈現,人類在數位環境中因感知扁平化而產生焦慮與鬱悶。(北美館提供)
2026年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展名為「鬱卒的平面(Screen Melancholy)」,為藝術家李亦凡想要呈現,人類在數位環境中因感知扁平化而產生焦慮與鬱悶。(北美館提供)

2026年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代表藝術家李亦凡,今(4)日由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正式公布策展團隊與展覽主題。此次邀請美國丹佛藝術博物館現代與當代拉丁美洲藝術部門主任哈法艾爾・馮希卡(Raphael Fonseca)擔任策展人。來自巴西的馮希卡活躍於國際藝壇,將與李亦凡展開跨地域、跨文化對話,探討資訊爆炸時代下人與科技的連結與辯證。

馮希卡擁有巴西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連續兩年入選《ArtReview》全球百大當代藝術影響人物。他擅以幽默荒誕的策展語彙構築展場,與李亦凡結合黑色幽默與戲劇敘事的創作風格相互呼應。北美館館長駱麗真表示,期盼以南方視點開啟對影像、科技與人類存在的對話。

藝術家李亦凡(右)與策展人哈法艾爾・馮希卡(左)於今日於北美館記者會對談。(李侑珊攝)
藝術家李亦凡(右)與策展人哈法艾爾・馮希卡(左)於今日於北美館記者會對談。(李侑珊攝)

本屆台灣館展名為「鬱卒的平面(Screen Melancholy)」,取自藝術史母題「鬱卒(Melancholy)」,反映人在數位環境中因感知扁平化而產生焦慮與鬱悶。李亦凡將於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新作,以錄像與人體雕塑構築迷宮式虛實場域,挑戰觀眾的感知經驗。

李亦凡自2019年起以遊戲引擎與動態建模開發影像生成工具,持續思考創作者與軟體的依存與抗衡。他形容創作是「藝術家與軟體之間的殊死戰」,在控制與掙扎中生成敘事。本次將以「教學頻道」式獨角演出呈現影像裝置,探討軟體如何形塑人類感知,並延伸至AI生成影像議題,展現台灣當代藝術在全球數位語境下的深度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