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史博攜手蘆葦青年 環境劇場展現視聽障礙者的感官世界


台灣歷史博物館與台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攜手以環境劇場表演,讓視聽障和心智障礙的蘆葦青年,在聲音藝術家陳昱榮引導下,以聲音和肢體作為主要創作元素,共同參與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創作平台,來展現他們的潛藏藝術天份,透過聲音及肢體舞蹈的表演,表達出這些視聽心智障礙青年身心靈所想表達的意念。

台史博館長張隆志表示,這是蘆葦青年首次挑戰環境劇場的表演方式,與聲音藝術家陳昱榮及「滯留島舞蹈劇場」舞蹈家的共同合作下,在現場帶來聲音及舞蹈演出,展現他們與世界互動的關係,體現藝術共融與文化平權的多樣性。
張隆志表示,史博館注重文化平權的精神,很開心看見蘆葦青年們跳脫過往靜態的視覺創作,首次嘗試與藝術家運用聲音與肢體共創演出,不僅能讓青年們深入探索自我、拓展潛能,也有助於提升社會對心智障礙者藝術表現的認識與理解。
蘆葦啟智中心主任李之琳表示,蘆葦青年透過聲音及舞蹈表達內心想法、對環境的感官還有情緒抒發,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特別的經驗,也讓大家更進一步認識蘆葦青年堅韌的生命歷程。
這項由「藝/異聲體-有聲共創展」、「我與你的關係」環境劇場表演及「聲音/肢體共融工作坊」三大內容組成的「藝/異聲體-蘆葦青年聲音肢體藝術共融計畫」, 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蘆葦青年自我療癒與發現的過程,幫助他們與社會連結,並從中找到認同與歸屬感。

李之琳表示,台史博為這些蘆葦青年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創作平臺,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展示經過數月練習的成效,在「藝/異聲體-有聲共創展」之中,《指尖上的聲浪》及《音的輪廓》兩件作品是藝術家與一位視聽障青年創作過程中,以影像記錄青年在感知聲音時的肢體動作與表情反應,並呈現他於敲打節奏時所創作的水墨渲染畫作,觀眾得以透過視覺感受他對聲音的獨特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