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沸騰宛若台版嘉年華 全台精選10大宗教民俗祭典一起鬥鬧熱

台灣宗教盛事「白沙屯媽祖繞境」剛圓滿落幕,熱鬧的場面、熱血的奔走伴隨沿途鄉親們滿滿的熱情,讓人即便未能親臨現場,僅是透過新聞畫面或民眾自拍影片,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活力與感性,事實上,台灣還有許多宗教、民俗活動,也總是能乘載著民眾的人生故事,一邊如嘉年華會熱鬧著,一邊激勵人繼續好好活下去,以下精選全台10大宗教民俗祭典,有機會不妨安排一下,戴上自己的故事,一起鬥鬧熱!


大甲媽祖遶境
地點:自大甲鎮瀾宮起駕,終點新港奉天宮,最後回鑾至大甲鎮瀾宮
時間:約在農曆2月至3月底之間,每年確切日期須於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時與媽祖筊筶而定
大甲媽祖遶境堪稱全台規模最大的媽祖信仰活動,由台中市大甲區的鎮瀾宮主辦,時間約落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左右開跑,遶境路線橫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等地,全程超過300公里,是場為期9天8夜的大長征。
每年跟隨著大甲媽祖進香的信徒超過上萬名,官方為免與會者走散,已進化到行前公布詳細休憩時間地點表並開發追蹤媽祖GPS定位APP,信徒除了必做的健行進香、鑽轎腳等,沿途還有彰化搶轎、西螺吳厝戲班、虎爺吃炮等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小活動可看,盡顯台灣宗教大盛事的豐富度。

白沙屯媽祖遶境
地點:苗栗縣通霄鎮拱天宮出發
時間:每年春季,確切日期於該年度農曆12月15日擲筊請示
除了規模龐大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白沙屯媽祖遶境進香也是台灣極具特色的宗教盛事之一,舉辦至今已有逾170年歷史,特色在於白沙屯媽祖非常有個性,擲筊決定進香日期後,300至400公里的路途全無固定路線,全憑媽祖指引,其神轎當年在媽祖的要求下製成粉紅色,且輕巧靈活,能方便配合與媽祖的靈性互動,因此被信徒暱稱為「粉紅超跑」,與會者稱為「香燈腳」,全程徒步跟著靈活的白沙屯媽祖上山下海急轉彎,參與這項盛事很需要體力與信仰之心,白沙屯媽祖遶境活動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代表著台灣宗教活動的獨特性與文化底蘊。

鹽水蜂炮
地點:台南市鹽水區(武廟周邊)
時間:每年元宵節(農曆正月14、15日)
鹽水蜂炮活動是台灣元宵節最具知名度的宗教慶典之一,緣起於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當時鹽水地區爆發瘟疫,民眾向關聖帝君祈求庇護平安,接收到神示需於元宵夜舉行遶境,並且沿途放鞭炮來驅除惡疾,此習俗就此傳承至今,如今,鹽水蜂炮與平溪天燈並稱「北天燈、南蜂炮」,同時與台東「寒單爺炮」、北港「犁炮」並稱為「台灣三大炮」,鹽水蜂炮也被列入「世界三大民俗慶典」之一,享譽國際。
鹽水蜂炮活動期間,地區街道上會設置「炮城」,內裝成千上萬的鞭炮,當神轎經過,炮城將被點燃,鞭炮瞬間齊發,猶如萬千蜂群出巢,故得「蜂炮」之名,參加者則全副武裝進入場內,體驗蜂炮的轟炸洗禮,象徵驅邪避災、祈求平安,請注意務必做好安全措施,方能平安享受這場刺激無比的活動。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燒王船)
地點:屏東縣東港鎮
時間:每3年舉行一次(於正科年舉行,上一回為2024年10月初)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也就是燒王船,是屏東東港地區盛大的王醮儀典,且「三年一科」不是年年有,此宗教祭典自清代流傳至今,是相當重要的宗教民俗活動,因此被選定為國定重要民俗。
迎王祭典長達8日7夜,且自前期整備就有連串繁複工事,如遴選角頭職司、安座中軍府、造王船與進表請王等,正科期間,用請水、過火儀式揭開序幕,之後4天各區遶境祈福,接著王船法會、遷船遶境及宴王大典,於最後一天的子時舉行「送王」儀式,將王船焚化的過程莊嚴肅穆,象徵王爺完成代天巡狩、解厄除瘟的使命,將庇佑地方萬事平安,燒王船是非常有特色的台灣宗教儀式,非常值得被完整保存下來。

內門宋江陣
地點:高雄市內門區順賢宮
時間:每年春季
高雄的內門宋江陣是由內門地區三間具代表性的廟宇--順賢宮、紫竹寺、南海紫竹寺來輪流舉辦,此三廟不僅是地方信仰中心,也是宋江陣文化保存與傳承的重要據點,如今高雄內門宋江陣成為了台灣宗教民俗方面代表性的藝陣活動。
宋江陣源於清代,原是先民武力自衛組織團體,之後與宗教信仰結合,逐漸演變成如今廟會遶境活動中的護駕陣頭,宋江陣演出融合武術、兵法與戲劇元素,較常見為36或72人陣,象徵「天罡地煞」,整套演出靠著成員間絕佳的默契來展現精湛的陣法變化,自2001年起,宋江陣活動在高雄市政府與地方信仰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逐年擴大規模,不只宋江陣,還有各類藝陣展演,同時結合遶境、辦桌、競技比賽與創意陣頭演出,如今成為融合信仰、藝陣與觀光的文化盛事。

萬金聖誕季
地點: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聖母聖殿
時間:每年12月24、25日
台灣不只東方宗教祭典出名,也有名聞遐邇的西式宗教活動,那就是屏東萬巒萬金地區的萬金聖誕季,此活動是自2011年起由屏東縣政府舉辦,以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為活動核心,舉行包含聖母遊行、聖誕佈置、音樂演出與市集等活動,開辦後非常受歡迎,成了屏東一年一度的重要慶典。
萬金聖誕季融合宗教儀式與觀光元素,2013年起更加入大型光雕秀,隔年擴展至泰武鄉吾拉魯茲部落,將周邊景點串聯形成完整的聖誕旅遊路線,成為萬金冬季觀光亮點,萬金聖誕季打響名氣吸引大批人潮前往,如今是全台相當具代表性的西方慶典之一。

阿美族豐年祭
地點:台東、花蓮等地阿美族部落
時間:每年7月至8月間(部落自行訂定)
豐年祭(Ilisin)是阿美族最盛大的年度祭典,在每年7至9月間舉辦,活動時間依照各部落稻米收成的時間點制定,每次豐年祭約進行1至7天,宗旨在於感謝祖靈庇佑,同時藉由祭典,加深部落間的團結與文化傳承,意義重大。
豐年祭包含「迎靈」、「宴靈」與「送靈」三大儀式,迎靈儀式中,由男性聚集祭祖,表達對祖靈的敬意;宴靈儀式則為族人群聚以歌舞、競技等活動歡慶豐收;最後是送靈儀式,由女性主導,象徵祭典圓滿完結,另外,豐年祭還包含了年齡階級的晉級儀式,展現部落裡的社會結構與責任傳承。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地點:台東縣蘭嶼鄉
時間:每年5月至6月(飛魚產季)
對於達悟族(雅美族)來說,捕飛魚是族群生活中的核心要事,飛魚不僅是漁獲,也象徵著部落的信仰及宇宙觀,並代表著人與海洋依存共生的關係,每年的5、6月,飛魚洄游至蘭嶼海域,就是達悟族一連串捕撈與祭典的時刻。
儀式由召飛魚祭開始,為漁隊祈福、縫補帆布、宣導禁忌等,先送漁民乘坐大船出海捕魚,接著各家男性再乘小船接續捕撈,之後依序還有取聖水、慰勞、祈福等多項祭典儀式,目的在對海神表達敬意與感謝,直至魚季結束後,還有飛魚終食祭,象徵飛魚季結束以及祭典圓滿,一整套祭儀代代相傳,維繫著雅美族的傳統文化,並促進部落結構與族群認同,是台灣獨有的海洋文化部落宗教祭典。

客家義民祭
地點:雙北、桃園、新竹市等義民廟
時間:農曆七月至九月,具體日期會因各地區而異。
對於客家族群而言,義民節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主旨為紀念清代為抵禦叛軍而殉難的義民們,雖於桃園、新竹、苗栗等地也有義民節相關活動,但每年農曆7月20日於新竹新埔舉行的義民祭,乃是全台規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祭典。
義民節源起於1786年林爽文事件,當時北台客家人組成了義民軍,協助官兵平亂,戰亂過後,為英勇戰死的義民軍建了忠義祠祭祀,清廷則為表彰其忠勇,封「褒忠義民」匾額,義民信仰之後拓展至其他地區,且與王爺信仰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民間信仰系統,如今,義民節除了傳統祭祀儀式,還加入藝文活動,成為展現客家團結精神與豐富文化的代表性祭典活動。

頭城搶孤
地點:宜蘭縣頭城鎮慶元宮
時間:每年農曆七月鬼門關前
頭城搶孤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中元節民俗活動之一,已有逾200年歷史。起源於清代,與漢人開墾蘭陽平原的歷史密切相關,初衷為超渡開墾過程中因天災、疾病與戰爭罹難的無主孤魂。參賽隊伍需攀爬塗滿牛油、高達13公尺的孤柱,翻上孤棚後再登上孤棧,最終取下頂端的順風旗。整個過程結合體力、技巧與團隊合作,展現出移民社會的團結與勇氣。活動期間還有放水燈、跳鍾馗等儀式,增添節慶氛圍。頭城搶孤不僅是對先民的追思,更是展現地方文化與社區凝聚力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