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在朱銘美術館進行漂流木創作。(圖/北觀處)
藝術家在朱銘美術館進行漂流木創作。(圖/北觀處)

今年夏天,北海岸不只有海景和夕陽,還多了一條會說故事的「藝術漂流線」!第3屆「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將於7月18日至9月28日熱烈登場,以「漂流木演義」為主題,邀請18位藝術家在北海岸6地打造地景裝置與農村共創藝術,將自然記憶轉化為藝術語言,串連起一場跨越人文、環境與教育的夏日藝術饗宴。

由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朱銘美術館承辦的「2025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今年邁入第3屆,規模與參與度皆較往年升級。以金山朱銘美術館為主展區,串聯萬里、石門、三芝、淡水及基隆等6地,推出8件大型地景藝術、3件農村共創裝置與4處公車亭藝術再造,打造橫跨山海的人文藝術軸線。

「漂流魚游學校」計畫-小學生彩繪漂流魚。(圖/北觀處)
「漂流魚游學校」計畫-小學生彩繪漂流魚。(圖/北觀處)

藝術季主題「漂流木演義」聚焦自然流轉與人類痕跡,藝術家取材北海岸特有的海漂木,融入地景與社群故事,打造出一件件融合自然、歷史與藝術的裝置作品。藝術家名單橫跨國內外,包括李蕢至、邱俊維、謝其軒、Martyn Barratt等,共同在海岸、梯田、農村與步道間創作,讓藝術真正「走出展館、進入社區」。

藝術家江孟禧帶領復興高中學生進行藝術營《漂流.造舟》。(圖/北觀處)
藝術家江孟禧帶領復興高中學生進行藝術營《漂流.造舟》。(圖/北觀處)

除了靜態展覽,今年藝術季亦積極推動公眾參與。由朱銘美術館主導的「漂流魚游學校」計畫,邀請超過250位國小學童彩繪漂流魚,並由藝術家江孟禧帶領復興高中學生進行「漂流.造舟」營隊,以雙手與創意打造象徵未來的想像之舟,體現藝術教育的落地實踐。

開幕活動《漂流光影-盛夏樂章》將於7月19日晚間在朱銘美術館登場,結合擊鼓、舞蹈、煙火與光影演出,打造視覺與聽覺交織的夏夜慶典,現場亦設有四季食農市集,展售在地農產與手作藝品。

為鼓勵更多民眾參與,朱銘美術館特別推出藝術季期間限定優惠票200元,並於7月19日與26日兩晚開放夜間免費入館。展期每周五至日提供免費接駁車往返金山市區,邀請民眾在星光下漫步園區,感受雕塑與自然對話的浪漫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