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畫家洪瑞麟特展!新港培桂堂展出 揭社會底層故事

已故畫家洪瑞麟是台灣藝術史上極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生前曾親身下坑挖煤,並以畫筆記錄礦場風景與礦工人像,1987年舉辦生平首次美術館個展至今已過38年,收藏洪瑞麟40幅「礦工系列」畫作的新港文教基金會,特別與嘉義縣文化觀局共同主辦「洪瑞麟礦工系列作品展-同伴」,今(2日)在新港培桂堂開幕,18件作品陳設在培桂堂各角落,老宅與礦工系列作品交織,走進展覽,就像穿越時空。
新港文教基金會指出,洪瑞麟1938年自日本學成返台後,他拋開知識分子身段,到瑞芳煤礦場工作,他下礦坑,畫礦工,長達35年歲月,與礦工兄弟一起經歷坑洞的高溫、挖煤的重勞動,更一起擔心受怕,不知何時礦坑會崩塌,1987年,洪瑞麟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生平首次美術館個展,而文教基金會也在同年成立。
鑑於洪氏作品的精彩,以及飽含人道精神的內涵,蔣勳與基金會創會董事長陳錦煌醫師,親赴洪瑞麟家中,從眾多創作中精挑40幅「礦工系列」彩墨紙本作品,成為基金會開創初期的重要典藏。






洪瑞麟所有作品均以礦工生活為核心主題,筆觸粗獷有力、墨色沉鬱深刻,展現洪瑞麟對勞工與人性尊嚴的深刻凝視,首辦個展的38年後,洪瑞麟作品在培桂堂再次與大眾見面。
基金會指出,「同伴—洪瑞麟礦工系列作品展」即日起展出至2026年6月28日,除有基金會典藏精選的16件礦工速寫與彩墨紙本,還有洪瑞麟家屬提供的1976年速寫〈工作後浴場〉,以及一件極為罕見的私人收藏,1946年的油畫〈礦工萬仔〉,每件都展現藝術家對人性尊嚴與勞動價值的深刻凝視,令人動容。
今開展典禮中,嘉義縣長翁章梁、新港鄉長葉孟龍、嘉義縣議員黃啟豪、林秀琴等人受邀出席,聆聽策展者谷浩宇分享展間規畫意涵,以及洪瑞麟生平及創作特色。
翁章梁說,這次與新港文教基金會合作推出洪瑞麟老師的特展,畫作呈現老師對礦工的細膩觀察與人文反思,作品的神韻與形象都值得細細品味,歡迎大家前來培貴堂欣賞充滿台灣意象的畫展。
基金會董事長陳永華表示,希望觀眾能透過洪瑞麟的作品,看見同伴情誼的可貴,從中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
展覽期間,培桂堂新娘房也會定時播放國立台灣美術館製作的紀錄片《如光前行─洪瑞麟》,透過影像與訪談,完整呈現這位礦工畫家的創作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