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雲林文化藝術獎今(22日)揭曉貢獻獎得主,7位大師共同獲得,其中包括50多年前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的幕後編劇黃逢時(左三)。(周麗蘭攝)
第21屆雲林文化藝術獎今(22日)揭曉貢獻獎得主,7位大師共同獲得,其中包括50多年前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的幕後編劇黃逢時(左三)。(周麗蘭攝)

第21屆雲林文化藝術獎共評選出92位得獎人,其中最受矚目的「貢獻獎」得主今(22日)揭曉。新興閣掌中劇團長鍾任樑、「史豔文」幕後編劇黃逢時、北港樂團團長陳哲正、旭陽民俗車鼓劇團長吳現山、台灣文學創作者「阿蠻」、雲林白鶴獅陣保存者黃厚銘,以及傳統木作工藝師劉鴻林等7人共同獲獎。

鍾任樑為布袋戲大師鍾任壁之子,現任新興閣掌中劇團團長,兼具主演、導演、劇本創作多重身分,操偶、口白、唱唸及武場皆精湛,並對戲偶製作與戲台設計有深入研究。

黃逢時是布袋戲大師黃俊雄的胞弟,亦是50多年前經典角色「史豔文」的幕後編劇。他筆下塑造的「雲州大儒俠」形象至今仍在戲迷心中屹立不搖。早期擔任黃俊雄電視布袋戲編劇與監製,後來出任霹靂布袋戲劇總顧問,現為雲林縣府首席顧問。

劉鴻林則是文化部認證的大木作、小木作傳統修復匠師,精通日式與漢式技藝,曾主持笨南港天后宮、三條崙海清宮等廟宇修復工程,並打造日本橫濱關帝廟等代表性作品。

吳現山為旭陽民俗車鼓劇團團長,承襲說唱大師吳天羅衣缽,致力推廣月琴說唱技藝,並率團巡演全台,展演「車鼓陣」的民俗風華。

黃厚銘為北港老塗獅白鶴獅陣團長,師承父親黃清塗,專研白鶴獅製作與修復逾40年,不僅精通技藝,亦積極投入雲林縣內獅頭製作教育推廣。

音樂家陳哲正自維也納返鄉,擔任北港樂團團長及北港愛樂協會理事長,承續其父陳家湖推動音樂的志業,並創立北港愛樂協會、北港青少年管樂團,積極推動音樂創作與展演。

文學創作者「阿蠻」(本名曾美滿),作品曾獲雲林文化藝術獎新詩首獎、小說首獎及報導文學獎。2024年出版台語詩集《你佇風中行來》,獲國藝會創作與出版獎助,2025年入選賴清德總統推薦的國際書展書單。

雲林縣府文觀處今舉行記者會介紹7位貢獻獎得主,陳哲正、曾美滿因故未能出席。鍾任樑表示,雖一路走來困難重重,但藝術工作者的責任就是讓布袋戲發揚光大,他感謝縣府給予肯定,「藝術沒有國界,也沒有想像不到的可能」。

劉鴻林則謙虛地說,1989年政府開始重視古蹟修復,他一路工作至今,感謝政府讓師父們有工作做,得獎很高興。

黃厚銘回憶,從小隨父親訓練獅陣至今已逾50年。父親叮囑每年農曆3月19、20日必須隨北港媽祖熱鬧遶境。在縣府輔導下,傳統獅陣近年已提升為藝術表演團體,希望這項傳承能更加昌盛。

吳現山則幽默表示,車鼓陣是民間的歌舞小戲,他已經營50年,平時少與官方往來,「可能是縣政府良心發現,才把我叫出來」。

文觀處長陳璧君指出,7位貢獻獎得主來自不同領域,充分展現雲林文化的多元與深度。今年文化藝術獎將於11月2日下午在表演廳舉行頒獎典禮,屆時將表揚92位文學獎、表演藝術獎、美術獎得主,及7位獲貢獻獎的文化大師。

縣長張麗善致詞表示,黃逢時不僅是縣府首席顧問,更是她的老師。她強調,看到雲林文化向下扎根、傳承發揚,倍感欣慰,希望透過頒獎,不僅讓大師們獲得應有尊重,也讓下一代見證並延續他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