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石濤冥誕 文學少年的百年奮鬥記特展 重溫台南文學夢

「台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被視為台南座右銘的這一句話,出自台灣文學家葉石濤。今天是葉石濤百歲冥誕,為紀念這位被譽為「台灣文學使徒」的文化先驅,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即日起推出「文學少年的百年奮鬥記」系列活動,透過攝影展、舞蹈劇場、文學講座、地景踏查及漫畫新書發表等,延續葉石濤「沒有土地,哪有文學」的信念,邀大眾走入葉老文學世界。

葉石濤生平創作超過150篇短篇小說,並以《台灣文學史綱》奠定臺台灣文學主體地位。11月1日是他的百歲冥誕,同步登場的「文學少年的百年奮鬥記」,由「葉石濤雙城記」攝影特展率先揭幕。
人物紀實攝影家林柏樑策畫的攝影特展,運用傳統黑白銀鹽沖洗技術,呈現葉石濤穿梭於台南府城與高雄舊城之間的生活軌跡,透過鏡頭凝視這位文學巨匠深藏於神情下的精神世界,後也邀請葉老文友彭瑞金、陳坤崙及其子葉松齡先生對談「《文學台灣》與葉老的故事」。
接續登場的還有台灣文學館的《葉石濤文學舞蹈劇場:百年青春夢》,由雞屎藤舞蹈劇場改編自葉老經典短篇〈葫蘆巷春夢〉、〈福佑宮燒香記〉及〈紅鞋子〉,透過舞蹈與文學的跨界對話,重現葉老筆下在日據與戰後時代交錯下的夢想、失語與奮鬥。
副市長葉澤山表示,葉石濤對台灣文學的貢獻深遠,不僅以一生創作耕耘文學,更以《台灣文學史綱》為本土文學奠立堅實根基。文化局為紀念葉老百歲冥誕,除出版《台灣男子簡阿淘》小說集改編漫畫,並於今年上半年推出漫畫特展外,第2部漫畫作品也將於本月下旬問世。
台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表示,葉石濤自台南出生、以台南為根,其創作多取材自自身經驗與日常生活,他不僅是小說家、評論者,更是台灣文學自主論述的重要奠基者,期盼台灣文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迎接葉石濤百歲冥誕,台南郵局也推出3款紀念郵戳與1組紀念郵票,讓文學精神以多元形式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