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員會推動「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首度以戲劇、音樂與光影藝術跨界形式詮釋海洋文化。(圖/海委會)
海洋委員會推動「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首度以戲劇、音樂與光影藝術跨界形式詮釋海洋文化。(圖/海委會)

海洋委員會推動「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首度以戲劇、音樂與光影藝術跨界形式詮釋海洋文化。9日下午2時,「藝起海洋-海洋新創戲劇展演」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登場,以音樂、舞蹈與多媒體影像交織出人與海的詩意對話,展現台灣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當代創造力。

活動集結南台灣交響樂團、人劇團、楚殷舞蹈團、HPS舞蹈劇場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等團隊共同演出,由藝術家優席夫、洪根深教授及國家文藝獎得主柯金源導演參與創作。演出分為五個樂章,從「起風之岸」的島嶼覺醒,到「浮起的島」「弧線的流動」「轉身向海」再到「共舞潮聲」,以交響詩、多媒體光影與舞蹈肢體融合,象徵台灣與海洋共生的歷史與情感,帶領觀眾隨潮聲與海共舞。

現場音樂由南台灣交響樂團領銜,舞劇編導由HPS舞蹈劇場總監、楚殷舞團駐團編舞謝佩珊擔綱,舞台設計以波光流線造型呼應海洋主題,搭配即時投影與聲光特效,營造沉浸式視聽體驗。多媒體影像由柯金源導演攝製,透過鏡頭描繪從海的呼喚、流動記憶到文化再生的旅程,讓觀眾彷彿置身潮起潮落之間,感受海洋的生命律動。

海洋委員會表示,「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以藝術為橋梁,結合科技與創作能量,讓民眾在感官體驗中重新親近海洋、理解海洋,進而凝聚全民對海洋的認同與熱愛。這場戲劇展演不僅是海洋文化創意的具體呈現,也象徵台灣海洋藝術邁向國際舞台的重要一步,期盼透過跨界合作激發年輕世代對海洋的想像與創作力,讓海洋文化在生活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