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mii

中時新聞網

洋食

  • 百年波麗路》經典台味竟源自於波麗路!奶油內餡小餐包「Buns」

    觸食旅

    麵包屬於洋食,日本是在文明開化之後才開始吃麵包。當時日本人是以葡萄牙文「pão」用片假名寫成「パン」,作為麵包的統稱。洋食也在日治時期引進台灣,台灣的洋食習慣大多與日本相同。例如日本人稱「Toast」(吐司)為「食パン」(SHO-KU-PAN),台灣在台語也是用日文外來語同樣稱呼。

  • 台味遇上韓流 波麗路牛排與夯劇名菜異曲同工

    觸食旅

    近來高人氣的韓劇《暴君的廚師》中,以「山葡萄米酒燉牛排骨」掀起話題,無獨有偶,擁有超過90年歷史的老字號西餐廳波麗路,也吃的到類似口味,自日治時期起便以「西餐外型、台灣味道、日本洋食精神」聞名的波麗路,將西式牛排與台灣在地調味巧妙結合,形成獨特的「台式洋食」。百年波麗路作者李東明提到日治時期波麗路的菜單就已經有ステッキ(牛排)這道料理,波麗路傳統牛排的作法是「先醃後煎」,與西式的做法直接生肉上煎台不同,口感偏軟、入口即化且吃得出鹹香味。

  • 百年波麗路》日治時期最潮「都會摩登」 解密台北的喫茶店文化

    觸食旅

    在「現代、西洋、摩登」的風潮下,日治時期的台北隨著洋食與西式飲食文化的引進,一種全新的都市風格空間「喫茶店」悄然興起。喫茶店不僅是飲食的場所,更成為現代都市生活的象徵與文化交流的平台,標誌著台灣邁向現代化的一頁。

  • 百年波麗路》百花綻放的日治時期餐飲文化 波麗路「和風洋食」正時尚

    觸食旅

    1930年代的台北,正處於日治時期現代化迅速推進的階段。位於城市核心的大稻埕,不僅是貿易重鎮,更是飲食文化百花齊放的重要場域。自清末開港後,洋人勢力進駐形成了「六館街」(現南京西路塔城街口),大稻埕也因其港町的特性也可說是台北西化最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