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廟是地獄與天堂並存的純白聖界,充滿創意與藝術元素。(東尼叔 攝)
白廟是地獄與天堂並存的純白聖界,充滿創意與藝術元素。(東尼叔 攝)

泰國北部清萊市近郊的「白廟」,是泰北的知名景點之一,這座潔白又光芒閃耀的神聖廟宇,每年吸引各地遊客專程前來朝聖。這是一座天堂與地獄並存的純白聖界,遊客須穿越入口處令人驚恐的地獄奈何橋,才能通達對岸的天堂。

泰北清萊知名景點白廟,欲入廟參觀須先通過奈何橋。(東尼叔 攝)
泰北清萊知名景點白廟,欲入廟參觀須先通過奈何橋。(東尼叔 攝)

白廟雖是寺廟 但更像是創作者送給皇室的藝術殿堂

白廟整體佔地非常廣闊,但主體建築所在的中心區域佔地不大,遊客須購買門票才能進入該區域。白廟又名白龍寺,因位於清萊府的龍昆村,故官方名稱是「龍昆寺」,由清萊出生的泰國首席藝術家เฉลิมชัย โฆษิตพิพัฒน์ (中譯:許龍才)所設計。

白廟的藝術性建築元素,成為泰北最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東尼叔 攝)
白廟的藝術性建築元素,成為泰北最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東尼叔 攝)

不同於泰國傳統的寺廟,白廟以素白做底、銀鏡鑲邊,透過陽光反射出雪白且奪目的光芒。白廟於1988年開始建造,是許龍才設計來送給他敬愛的泰皇和皇后的禮物,此建築雖是寺廟,但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故又有「龍昆藝術廟」之稱。

光芒閃耀的白廟,是藝術家設計建造來送給皇室的禮物。(東尼叔 攝)
光芒閃耀的白廟,是藝術家設計建造來送給皇室的禮物。(東尼叔 攝)

地獄與天堂並存的世界觀 遊客須穿越地獄才能抵達天堂

白廟的創作與建材的運用都有其涵意,白色代表純潔,閃閃發光的玻璃片代表著智慧,整體象徵著佛陀的純潔和智慧,照耀著全宇宙。這是一座天堂與地獄並存的純白聖界,自白廟入口踏入,即是地獄的奈何橋,遊客須遵行參觀動線,通過奈何橋走到盡頭,才能抵達對岸代表天堂的高聳廟宇。

白廟的入口是地獄的奈何橋,穿越地獄才能通達天堂。(東尼叔 攝)
白廟的入口是地獄的奈何橋,穿越地獄才能通達天堂。(東尼叔 攝)

入口處的奈何橋,橋身兩側佈滿數百隻於虛空中揮舞的嶙峋手臂,象徵著無拘無束的慾望,這條通往天堂的道路,宣示著要放棄誘惑、貪婪和慾望;猙獰欲逃脫地獄的恐怖面孔,個個表情痛苦且絕望, 看起來既生動又具有警世效用。

地獄奈何橋兩側,數百隻嶙峋手臂於虛空中揮舞。(東尼叔 攝)
地獄奈何橋兩側,數百隻嶙峋手臂於虛空中揮舞。(東尼叔 攝)

地獄奈何橋的猙獰面孔,前撲後繼欲逃脫地獄。(東尼叔 攝)
地獄奈何橋的猙獰面孔,前撲後繼欲逃脫地獄。(東尼叔 攝)

奈何橋長度並不長,但兩側的雕刻生動精緻、風格驚悚,許多遊客會不自覺地駐足細觀。這是一條單向的參觀動線,一旦有遊客駐足或往回走就會造成阻塞,為了讓動線順暢,現場以多國語言輪流廣播著「前進,不要停下來拍照,過奈何橋回頭就上不了天堂。」,也因而發展出「奈何橋由地獄走進天堂,走回頭路就會輪迴到地獄」的可怕說法。

地獄奈何橋是單向通行的參觀動線,遊客只能前進不得回頭。(東尼叔 攝)
地獄奈何橋是單向通行的參觀動線,遊客只能前進不得回頭。(東尼叔 攝)

天堂是溫和的藝術殿堂 鏡面鑲邊令純白雕刻更顯靈動

通過象徵地獄的奈何橋,即來到天堂入口,天堂之門兩側各有一尊威嚇力十足的蛇身雕像,這是兩位代表死神的守門人,來到天堂之門的亡者命運,將由他們審判並決定前往天堂或遣返地獄。

穿過地獄來到天堂入口,兩尊威武雕像是守門人的角色。(東尼叔 攝)
穿過地獄來到天堂入口,兩尊威武雕像是守門人的角色。(東尼叔 攝)

天堂守門者造型栩栩如生,鏡面鑲邊讓他們更顯威武靈動,震懾來者脆弱的心靈,精緻的雕刻藝術是現場吸睛的焦點。守門者後頭相連著的蛇身橋欄,雕刻更是華麗動人,實在很難不吸引遊客駐足觀賞。

白廟建築運用鏡面鑲邊,讓白色建物在陽光下閃耀光芒。(東尼叔 攝)
白廟建築運用鏡面鑲邊,讓白色建物在陽光下閃耀光芒。(東尼叔 攝)

過橋之後的白色廟宇建築,就是設計概念中的「天堂」所在,裡面存放一尊白色玉佛,另有其他壁畫可參觀,遊客須脫鞋方入進入,內部不能拍照。對比純白閃耀的廟寺外觀,這天堂內部的裝飾就顯得樸素許多。天堂這一端的雕像不再猙獰,反而透著神聖的溫柔。

白廟主建築象徵天堂所在地,內部置有一尊白色玉佛神像。(東尼叔 攝)
白廟主建築象徵天堂所在地,內部置有一尊白色玉佛神像。(東尼叔 攝)

滿天蛇神盤踞廟宇四周 即是守護亦是裝飾

白廟建築的屋頂,是泰式傳統的經典建築設計元素,上頭盤踞著許多似龍似象又似鳥的神話生物雕像,此神話生物名為「那伽」(Naga),類似的雕塑在泰國傳統寺廟建築中很常見。

白廟屋頂滿佈似龍似象又似鳥的「那伽」雕像。(東尼叔 攝)
白廟屋頂滿佈似龍似象又似鳥的「那伽」雕像。(東尼叔 攝)

「那伽」原本印度神話中的蛇神,掌管水源、河流與大海,常以1~7個頭的巨蛇外形出現,並以各種形象融入其他宗教中。佛教引進「那伽」的概念並混和龍族傳說,傳到泰國就演變成似龍似象又似鳥的形象。

「那伽」是泰國佛教的元素之一,在各廟宇很常看到。(東尼叔 攝)
「那伽」是泰國佛教的元素之一,在各廟宇很常看到。(東尼叔 攝)

泰國的那伽形象深植人心,一直是泰國文化的一部份。繁複的線條與造型,在井然有序的排列中特別搶眼。白廟到處可見那伽的蹤影,除了屋頂之外,階梯兩側的扶手欄座也由一整隻的那伽做為設計形象。既做為裝飾,又有守護的意義。

那伽雕像有裝飾功能,在信仰中亦具有守護意義。(東尼叔 攝)
那伽雕像有裝飾功能,在信仰中亦具有守護意義。(東尼叔 攝)

小常識來一波:泰國廟宇很美麗 遊客參觀時切勿觸犯宗敎禁忌

很多泰國廟宇修建得很美麗,有如藝術建築一般,經常讓遊客看得目不轉睛、讚嘆不已,但該建築畢竟還是廟宇,遊客於參訪過程中,別忘了保持該有的莊重,勿態度輕浮而誤觸當地宗教禁忌。

1.大部份的廟宇會要求脫鞋子才能進入,建議遊客的鞋子要方便穿脫。

2.部份廟宇內部的佛祖神像不開放攝影拍照,遊客拍照前最好先詢問確認。

3.大部份廟宇對女性穿著有嚴格規範,露出肩、胸和大腿的服裝皆不適合。

本文文字、圖片作者東尼叔。(東尼叔提供)
本文文字、圖片作者東尼叔。(東尼叔提供)

作者介紹/東尼叔

前電視台攝影記者、如今是個熱愛旅行的大叔,發揮攝影專業經營「怪叔叔趴趴GO‧東尼的旅遊人生」部落格,至今已記錄旅遊人生長達十多年,已然是資深旅遊部落客,部落格首頁寫道「相機不離手‧世界任我遊」,正是東尼叔當下日常生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