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禪寺三門眺望的院區景色,在歌舞伎劇情中被描寫為壯麗絕景。(東尼叔 攝)
自南禪寺三門眺望的院區景色,在歌舞伎劇情中被描寫為壯麗絕景。(東尼叔 攝)

京都紅葉名所何其多,各有各的特色與韻味;位於左京區的南禪寺,開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是一間歷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境內的紅葉林間,有一座混搭歐式結構與和式外觀的水道橋,看似格格不入卻又亳無違和,如今已成為南禪寺的象徵標的物。

歐式結構與和式外觀的水道橋,是南禪寺著名的象徵地標建物(東尼叔 攝)
歐式結構與和式外觀的水道橋,是南禪寺著名的象徵地標建物(東尼叔 攝)

南禪寺由皇室創建 登上三門可眺望寺院壯麗絕景

南禪寺山號「瑞龍山」,本尊釋迦如來,為一座臨濟宗寺院。該地原是龜山天皇的離宮,1291由龜山天皇創建,是日本最早由皇室發願建造的敕願寺(祈願寺),位列「京都五山」之上,是日本禪宗寺院制度中地位最高的寺院。南禪寺曾三次遭大火焚毁,現在看到的院區建築,很多都是日後重建而成。

註:京都五山為天龍寺、相國寺、建仁寺、東福寺和萬壽寺的並稱。

南禪寺是京都紅葉名所,更是歷史悠久、地位崇高的古禪寺。(東尼叔 攝)
南禪寺是京都紅葉名所,更是歷史悠久、地位崇高的古禪寺。(東尼叔 攝)

寺院的三門(又稱山門)高22公尺,別名「天下龍門」,名列「京都三大門」,被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據說在歌舞伎劇情中,大盜石川五右衛門站在南禪寺三門上脫口說出「壯麗絶景!壯麗絶景!」的對白,於是登上三門眺望絕景就成為南禪寺的參觀重點。

註: 山門是寺院的大門或山居之門、山的入口,山門又名「三門」,象徵佛教中的「三門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願門。

七百多年歷史的南禪寺,是日本首座由皇室發願建造的寺院。(東尼叔 攝)
七百多年歷史的南禪寺,是日本首座由皇室發願建造的寺院。(東尼叔 攝)

登上三門眺望院寺,園區內的紅葉為古寺增添了豐富色彩,對於大盜石川五右衛門口中的「壯麗絕景」,Tony可能是慧根不足,所以看了也沒有特別激動,還請遊客們自行來體會,但千萬別激動過頭,以免打擾了佛門聖地。

南禪寺三門被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遊客可登上三門賞風景。(東尼叔 攝)
南禪寺三門被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遊客可登上三門賞風景。(東尼叔 攝)

南禪寺香煙繚繞 紅葉、青苔、光影皆是滋潤身心的禪意

位於三門東側與之遙遙相望的是南禪寺法堂,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隱立於秋季紅葉之間,這種秋季限定的風情,正是吸引各國遊客紛紛湧入京都的魅力之一。

南禪寺法堂是南禪寺中心所在,香火鼎盛、煙氣繚繞四周。(東尼叔 攝)
南禪寺法堂是南禪寺中心所在,香火鼎盛、煙氣繚繞四周。(東尼叔 攝)

法堂是南禪寺的中心所在,內部供奉釋迦牟尼、普賢菩薩、文殊普薩等,但未對外開放,信眾只能在門外隔著木欄參拜。庭院的香爐飄散出裊裊煙氣,週邊紅葉林的空氣中形成夢幻般的薄霧。

裊裊煙氣於空氣中鋪成薄霧,與逆光紅葉交織成空靈美景。(東尼叔 攝)
裊裊煙氣於空氣中鋪成薄霧,與逆光紅葉交織成空靈美景。(東尼叔 攝)

上午陽光在煙霧繚繞之間,透進葉隙灑在青苔地上,站在法堂庭院附近,可以看到逆光發亮的紅葉所形成的空靈美感,古寺禪意於光影幻變之間,默默地滲進遊客的身心,提昇了眾生心靈。

南禪寺紅葉不算多,搭配禪寺建築形成古意盎然的優美風景。(東尼叔 攝)
南禪寺紅葉不算多,搭配禪寺建築形成古意盎然的優美風景。(東尼叔 攝)

陽光遍灑南禪寺,照得寺內的秋葉紅紅火火,紅得彷彿即將沸騰似的,吸引許多遊客爭相與紅葉合影;即便是葉落滿園,生機消逝的秋葉竟也能鋪排成一片豔彩地毯,這南禪寺隨地一處角落,都透著深奧的禪機。

在古禪寺賞紅葉,得用心體會萬物枯榮皆自然的禪機。(東尼叔 攝)
在古禪寺賞紅葉,得用心體會萬物枯榮皆自然的禪機。(東尼叔 攝)

水路閣早期遭到民眾反對 如今是南禪寺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建物

南禪寺院區右側的林間,建有一座赤煉瓦外觀的歐式拱橋狀建築,這是一座能讓河水經過橋上水道流往他處的水道橋,在南禪寺稱為「水路閣」。明治時代的疏水工程規劃了一條水道,將琵琶湖的湖水引往京都,水路閣就是其中一段架高工程,於明治21年(1888年)完工,並成功解決京都的民生用水問題。

水路閣接引琵琶湖的湖水至京都,當年成功解決京都民生用水問題。(東尼叔 攝)
水路閣接引琵琶湖的湖水至京都,當年成功解決京都民生用水問題。(東尼叔 攝)

水路閣全長93.2公尺、寬4公尺、高9公尺,整體為花崗岩所打造。據說建造之初,因其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而遭到民眾反對,直到完工後為京都帶來貢獻,民眾才接受其為南禪寺的特色,並將之評定為京都市指定史跡。

曾經遭到民眾反對的水路閣,如今成為南禪寺最具特色的標的建物。(東尼叔 攝)
曾經遭到民眾反對的水路閣,如今成為南禪寺最具特色的標的建物。(東尼叔 攝)

如今的水路閣已功成身退, 青苔爬滿紅磚,陽光透過林間灑落橋身,光影交錯之下,古老的水路閣彷彿一座被世人遺忘的林間古跡,呈現一幅靜謐的荒廢美感。 昔日被認為是南禪寺境內的突兀建築,如今成為遊客爭相打卡的景點,世事難料,一如不可參透的禪中玄機。

建於林間的水路閣,光影錯落呈現靜謐的荒廢美感。(東尼叔 攝)
建於林間的水路閣,光影錯落呈現靜謐的荒廢美感。(東尼叔 攝)

南禪寺佔地廣大,於此紅葉旺季期間竟也不覺人潮擁擠,倒是水路閣一帶遊客相對多了些。想一睹水路閣周邊光影扶疏的夢幻與綺麗,建議在晴天上午前來是最適合的時段。

水路閣被完整保留下來,如今是遊客造訪南禪寺必定打卡的景點。(東尼叔 攝)
水路閣被完整保留下來,如今是遊客造訪南禪寺必定打卡的景點。(東尼叔 攝)

遊客到訪古禪寺追紅葉還請自律,切勿過度喧嚷而壞了佛門靜謐。(東尼叔 攝)
遊客到訪古禪寺追紅葉還請自律,切勿過度喧嚷而壞了佛門靜謐。(東尼叔 攝)

一般禪寺很早就開門,建議遊客可以於清晨前來遊逛,就能避開人潮紛擾,享受清靜的秋葉時光。來者也請自律,切勿過度喧嚷而驚擾了靜謐的秋意。

本文文字、圖片作者東尼叔。(東尼叔提供)
本文文字、圖片作者東尼叔。(東尼叔提供)

作者介紹/東尼叔

前電視台攝影記者、如今是個熱愛旅行的大叔,發揮攝影專業經營「怪叔叔趴趴GO‧東尼的旅遊人生」部落格,至今已記錄旅遊人生長達十多年,已然是資深旅遊部落客,部落格首頁寫道「相機不離手‧世界任我遊」,正是東尼叔當下日常生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