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政府文觀局於客家圓樓辦理「行藝如歌」展,展出3位戲曲國寶藝師事蹟,並規畫6場工作坊,邀請民眾體驗傳統藝術之美。(呂麗甄攝)
苗栗縣政府文觀局於客家圓樓辦理「行藝如歌」展,展出3位戲曲國寶藝師事蹟,並規畫6場工作坊,邀請民眾體驗傳統藝術之美。(呂麗甄攝)
苗栗縣政府文觀局於客家圓樓辦理「行藝如歌」展,展出3位戲曲國寶藝師事蹟,並規畫6場工作坊,邀請民眾體驗傳統藝術之美。(苗栗縣政府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苗栗縣政府文觀局於客家圓樓辦理「行藝如歌」展,展出3位戲曲國寶藝師事蹟,並規畫6場工作坊,邀請民眾體驗傳統藝術之美。(苗栗縣政府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即日起至11月30日於客家圓樓二樓舉辦「行藝如歌-戲曲大師的身影與風華」展覽,展出黃鳳珍、王慶芳、彭繡靜等3位戲曲國寶藝師精彩的傳藝故事與藝術成就,並精心規畫6場次工作坊,透過聽、看、玩、做的過程,邀請民眾一同感受傳統藝術的多元風采與迷人魅力。

苗栗縣為台灣客家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傳統客家戲曲如採茶戲、亂彈、北管八音等,曾廣泛存在於廟會酬神、節慶巡禮與婚喪喜慶的生活場域中。然而近年隨著人口結構轉變與娛樂型態快速變化,戲曲文化日漸淡出年輕世代的生活視野,傳承與發展面臨挑戰。

文化觀光局表示,即日起至11月30日於客家圓樓舉辦「行藝如歌-戲曲大師的身影與風華」展覽,展出3位國寶級戲曲藝師黃鳳珍、王慶芳、彭繡靜,展出其表演歷程、教學經驗及珍貴文物。此展兼具教育與文化價值,呈現藝術家在推廣本土戲曲、紮根鄉土文化上的深遠貢獻。

為讓戲曲不只停留在展覽空間,更走入民眾生活,文化觀光局同步於6至10月規畫6場工作坊。包括3場親子向的彩繪活動,如「小小臉譜彩繪」(6月14日)、「撥浪鼓臉譜彩繪」(7月12日)與「戲曲扇彩繪」(8月16日),透過色彩與造型連結戲曲人物象徵,寓教於樂、引發興趣,讓傳統文化從小扎根。

另一方面,3場戲曲體驗課程則強調「實作學習」,邀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與慶美園亂彈劇團登場,分別於9月14日、9月20日與10月18日指導民眾體驗唱腔、節奏與身段技巧。透過專業團隊現場帶領,參與者將親身感受傳統戲曲獨特的肢體語言與內在情緒張力。

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表示,戲曲是苗栗極具代表性的文化資產之一。我們希望讓民眾從靜態的欣賞走向動態的體驗,透過跨世代、跨領域的共學模式,讓戲曲回到生活日常,不只是被觀看的藝術,也成為可以觸碰與參與的文化。

活動採線上報名制,免費參加,需繳保證金300元(當日退還),名額有限,詳情可至文化觀光局官網或「貓裏藝文」臉書粉專查詢,亦可電洽文森設計陳小姐(03-5200852#18)或文觀局夏小姐(037-3529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