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台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 日本學者開講昭和音樂潮流

第6屆「聲音的台灣史研討會」8日登場,首度移師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行,並邀請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副館長福岡正太擔任開幕專題講者,發表演講〈從《草津節》錄音中聽見昭和初期的日本音樂潮流〉,揭示聲音載體如何映照社會文化變遷。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指出,該研討會從2017年創辦以來,持續聚焦台灣聲音文化的多元樣貌與歷史演變,涵蓋唱片產業、廣播歷史、聲音田野、音樂教育與宗教儀式聲響等議題,並邀集來自音樂學、歷史學、人類學與傳播學等多領域的學者跨界交流,而今年是首次移師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行。

何金樑進一步表示,今年研討會以「唱片產業與文化製作」為主題,因去年9月客發中心於日本民族學博物館共同策辦「客家與日本-海外華人編織的另一部東亞關係史」特展,展出中心典藏的日治時期客籍藝人何阿文所錄製的客家八音蟲膠唱片以及多件珍貴客家文物,因此不僅推動台日跨國策展經驗,還邀請到副館長福岡正太前來擔任開幕專題講者。
此外,日本奈良教育大學教授劉麟玉與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王櫻芬,將於9日登場發表專題演講,並由陳景昭與黃士豪進行結合唱片展演的音樂演出,此次會議共計邀請8位關注唱片研究的專家學者發表論文,並安排3篇聚焦客家音樂的研究分享,議程豐富多元。
客發中心表示,近年已完成遠東及美樂唱片版權之購置、78轉蟲膠客家唱片的數位化,並持續推動南部六堆地區客家八音於傳統祭儀中的應用調查研究,並執行「遠東唱片有聲文物暨數位典藏研究計畫」,以強化本中心典藏有聲資料的詮釋與保存,進一步支援學術研究與客家音樂文化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