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碗的歐仔麵線,一挖驚喜發現三種配料一次滿足。(施景耀 攝)
小碗的歐仔麵線,一挖驚喜發現三種配料一次滿足。(施景耀 攝)

位於艋舺大道與西園路口,豎立著一棟古色古香的美麗建築,正是自昭和年間就存在的萬華林宅,林氏家族開設「林惡水商行」經營水果貿易而致富,因此興建此樓作為「起家厝」,宛若切片蛋糕的格局是萬華林宅最大的特色之一,其實是興建當時配合日本時代都市計畫的馬路建制,才形成了這特殊的「後方前尖」不規則四邊形,內部則結合了中國風與西洋風,搭配歐式柱頭與日式黑瓦,成為一座融合了多種風格的歷史建築,萬華林宅於2013年修復後,如今是萬華地區最知名的古蹟咖啡廳之一。

外型獨特的萬華林宅。(施景耀 攝)
外型獨特的萬華林宅。(施景耀 攝)

在萬華林宅後方,藏了一家不起眼卻相當了不起的路邊攤麵線,是在地販賣超過六十年的歐仔麵線,早期的歐仔麵線沒有招牌,就一個老闆配一台麵線攤車四處兜售,老一輩說,以前歐仔麵線甚至會推到東三水市場裡賣,只是我無緣遇過,後來便固定在萬華林宅後方販售,定點販售已多年,每次來吃,都能遇到很多老顧客在此邊吃邊閒聊,因為大家點餐時都用台語喊「歐仔麵線(蚵仔麵線)」,最後順勢成了店名,把招牌寫上歐仔麵線四個字,實在很可愛。

蚵仔、大腸、肉羹應有盡有。(施景耀 攝)
蚵仔、大腸、肉羹應有盡有。(施景耀 攝)

歐仔麵線的湯底屬於微勾芡型,是相對清爽一些的老派作法,點了小碗的,上桌先看到麵線上覆蓋了一層白滷大腸,但一碗歐仔麵線可沒直觀上這麼簡單,往下一撈,驚喜發現還有蚵仔跟肉羹,這家的配料一樣是「三種願望一次滿足」,小碗的就足以讓人吃得很開心飽足,甚至還有半碗的選項,目的是讓路過想淺嚐口味以及吃完一碗想再多吃點的客人,多一種選擇,憑良心說,歐仔麵線是一家非常為客人著想的在地好店。

總是坐滿老客人的攤位。(施景耀 攝)
總是坐滿老客人的攤位。(施景耀 攝)

歐仔麵線還有個特別之處,就是他分為兩個地點營業,「上午場」是在上述萬華林宅後方販售,這也是比較多人知曉的營業位址,到了下午場,則移到位在環南市場附近、老闆自家外的空地販售,早期在萬華林宅那邊是由老闆的弟弟定點經營,下午場則是由老闆娘經營,推著攤車邊走邊賣,直到近幾年才合併一起經營,但分成上、下午場模式,可以同時照顧到不同的客群以及不同地區的客人們,種種考量,都能充分感受到歐仔麵線賣的不只是麵線,還有處處體貼的人情味。

順遊路線推薦:龍山寺-萬華林宅-歐仔麵線-艋舺服飾商圈

本文文字、圖片作者施景耀。(施景耀 提供)
本文文字、圖片作者施景耀。(施景耀 提供)

作者介紹/施景耀

沐育文化共同創辦人,萬華100 碗始作俑者。累積導覽場次超過千場,培訓上百場導覽實作,同時有著九份施金春號礦業族人、三鶯李氏家族後人以及艋舺第五代等多元歷史身分淵源,醉心於歷史研究、肆意的徜徉在傳統文化與老房子間穿梭,學習各式有趣古老知識,擅長以小學教育的專業背景說故事,搭配著大量的歷史典故、鄉野奇談與地理知識,帶領每一位對古老文化傾心者,一起深入探索老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