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100碗》萬華頭足綱霸主 金好吃純正花枝羹

萬華車站曾經是台北數一數二的貨運站,許多因為交通區位因素的工業,也就在此孕育而生,像是肥皂、服飾還有台灣最早的玻璃產業,這些工業發展,都是在萬華車站周邊拓展,也讓許多工藍領階級在此打拼,那一碗能讓人吃得開心又飽足,還能補充一天勞動熱量的食物,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一開始在萬華火車站前面擺攤創業的-金好吃純正花枝羹,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下,發展出來的小吃攤,也因此發展至現在第三代,店面也搬到剝皮寮歷史街區對面的金好吃,每逢在地人提起,都會問說是火車站前面那間花枝羹嗎?

一碗被人記得的花枝羹,究竟有多厲害呢?當你從碗裡撈起一顆花枝時,會發現跟坊間的花枝羹不太一樣,金好吃的花枝羹用的是整隻花枝厚切下鍋熬煮,每一顆撈起來都是海王類等級的驚人大小,而且外觀就只有薄薄的魚漿,我從小吃到大吃習慣了,有時候去外面吃花枝羹,真的很不適應,原來外面那種百分之八十的魚漿包住百分之二十的花枝,一條胖胖長長的才是正常的花枝羹,我們萬華人長期吃這種厚切花枝羹,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而花枝好吃的秘訣來自於高雄海港捕撈急速冷凍,讓新鮮花枝的鮮甜可以被鎖住,每天一早就能看到其實半夜就在處理食材的老闆,正在店裡處理花枝,下鍋熬煮成一鍋帶有鮮甜海味的湯頭,搭配柴魚與勾芡的羹湯,呈上一碗上桌之後,可以在按照自己的習慣,添加沙茶、辣油與烏醋,形成一碗專屬的花枝羹,因為老闆總會在店裡擺一大盆的沙茶醬,總是會被戲稱是沙茶自由的店家呢,然後金好吃早期是只有從早上營業到中午的,常常太晚抵達就只能惋惜明天請早,畢竟每天就一起早來處理食材,工時不可能撐這麼久,但第三代的阿平老闆接手之後,因應現代的上班族作息,也希望讓更多人有機會吃到他們的手藝,才將營業時間延長到晚上六點,讓晚餐也想飽足一頓的客人有機會來採購呢。

除了花枝羹之外,金好吃的花枝丸也是另外一種選擇,主食的部分可以選擇要油麵、冬粉或米粉,不過在地人的吃法都是搭配乾麵,雞油、油蔥與醬油膏組合而成的乾麵,看似簡單的組成,卻是最難的手藝,正是因為簡單又能好吃,才能顯得這家傳承三代的老店,美味的極致啊,有些朋友可能會擔心澱粉太多了怎麼辦,店家也很貼心的有設計清羹的版本,另外一個版本我也很喜歡是豆芽羹,將澱粉的麵食全部換成豆芽菜,既有肉又有菜,是吃起來飽足又較無負擔的好選擇,加上萬華特產的農作物就是豆芽菜,這一碗吃起來更有在地性啊。

最後說個小秘密,如果想吃羹配乾麵,可以直接跟老闆說一套,這可是真正在地的點餐暗號呢!

作者介紹/施景耀
沐育文化共同創辦人,萬華100碗始作俑者。累積導覽場次超過千場,培訓上百場導覽實作,同時有著九份施金春號礦業族人、三鶯李氏家族後人以及艋舺第五代等多元歷史身分淵源,醉心於歷史研究、肆意的徜徉在傳統文化與老房子間穿梭,學習各式有趣古老知識,擅長以小學教育的專業背景說故事,搭配著大量的歷史典故、鄉野奇談與地理知識,帶領每一位對古老文化傾心者,一起深入探索老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