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波麗路》「非日常」的優雅源於貼心的堅持 波麗路獨特的金屬餐具

自1934年創立以來,波麗路餐廳一直是台北最具歷史與文化象徵的洋食餐廳之一,其魅力不僅來自美味的料理與優雅的環境,更體現在餐桌上的每一個細節。而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環,便是那組在歲月中熠熠生輝的金屬餐具。早年波麗路餐廳即以日式洋食文化為根基,採用進口的金屬餐具,如刀叉、湯匙、甜點匙與奶油抹刀等,呈現一種「非日常」的飲食氛圍。這些餐具不僅具備實用性,更是用餐禮儀與美學的一部分。
波麗路西餐廳第一代廖水來董事長在創立餐廳的時候曾說:「一樣是吃飯,在家裡吃就好了,為什麼要在波麗路吃?所以我們要提供一個讓客人可以吃到最美味的料理、看到最美麗的裝飾、聽到最美妙的音樂的餐廳!」這番話也成為了波麗路餐廳非常重要的經營理念。

第二代廖賜麟董事長將這個經營理念發揚光大,廖董一直思考如何讓波麗路的用餐環境變得更加的有趣味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就把目光放到了用餐的餐具身上。當時波麗路用的都是歐洲進口的高級餐具,但是這些玻璃、水晶、陶瓷等雖然質感滿分,但卻常常被打破。所以廖賜麟董事長找來長期配合的鐵工老師傅,一起討論做出了現在用來盛裝咖哩飯的的便當盒,用不鏽鋼便當盒代替原來的瓷器,盛裝咖哩系列的料理例如咖哩豬、咖哩牛、咖哩雞等。

這個圓形像便當一樣層層堆疊,最下面裝飯,上面有一個隔層盛裝咖哩,最上面再加上一個圓圓的蓋子。另外也仿效阿拉丁神燈,做了橢圓形的不鏽鋼湯碗,取代原來的瓷碗,上面也有蓋子,上菜時服務生會把蓋子打開,頓時撲鼻而來的香味及熱氣,充滿儀式感也讓人印象深刻。

波麗路餐前酒原本是用水晶酒杯,但是因為太常打破,所以後來廖賜麟董事長也請師傅打造仿照水晶酒杯的造型,打造不鏽鋼金屬酒杯,盛裝波麗路雞尾酒,讓客人感到非常新奇有趣。

當時的這些不鏽鋼餐具都是由廖賜麟董事長自己手繪草圖,然後交由鐵工師傅手工打樣。廖賜麟董事長親自試用樣品,並反覆討論加以改良,現在所有的成品也都是由鐵工師傅親手一一打造。這些餐具從民國60年代開始使用,已經超過50年以上,但這些餐具狀態都還是很好。這些餐具的不鏽鋼厚度都非常厚,可見得用料實在,作工也相當嚴謹。
金屬餐具在日本文明開化時期象徵著高貴、乾淨與現代摩登社會,波麗路延續這種日本文明開化風格,不僅讓顧客在視覺上享有尊榮體驗,更在使用上感受到金屬餐具特有的重量與觸感,就像是一場餐桌上的審美演出。

作者介紹/李東明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著有「街屋視野」、「百年街屋」、「百年 波麗路」,持續致力於家鄉守護工作。家族世居艋舺西昌街,為渡海來台第十代。父親李正義與波麗路廖賜麟董事長為莫逆,廖董也將其視如己出。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